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樓夢》的社會影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樓夢賞析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最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長期艱辛勞動才給子孫後世留傳下來的一件寶貴的藝術珍品。

《紅樓夢》在它帶給社會巨大的影響

  

《紅樓夢》出世以後,它所具有的思想藝術力量,立刻驚動了當時的社會。人們讀它,談它,對它「愛玩鼓掌」「讀而艷之」;又為了品評書中人物而「遂相齟齷,幾揮老拳」;還有的青年讀者,為書中的愛情故事感動得「嗚咽失聲,中夜常為隱泣。」因此在當時有「閒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一說。

《紅樓夢》在它帶給社會巨大的影響之後,也引起了人們對其品評、研究的興趣。正面我就從一個《紅樓夢》欣賞者的角度來對其中的主要人物進行一些評說。不當之處,還請大家給我指出、改正。

一 賈寶玉

要評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首要的當數男主人公賈寶玉了,作為貫穿全書始終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託也最深 ,他其成為中國小說史上塑造得最為成功的藝術典型之一,甚至人人還說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據我看來,這一典型形象絕非作者的實靈自作,而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同類型的人物加以概括,並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完美藝術形象。

在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有兩首《西江月》,是這樣描寫寶玉的: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有些讀者在讀了這兩首《西江月》後,就此認定了寶玉是一個不求上進,只愛脂粉的孽根禍胎。但其實不然,這兩首《西江月》是從封建統治者的思想出發,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長對寶玉盼着他中舉,揚名以繼承地主階級事業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於貶,充分概括了在寶玉身上最突出的閃亮點---叛逆性格。

詞中說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其實就是說他不肯「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不願走封建家長為他規定的讀書應舉,結交官場,遵從禮法,經幫濟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視功名利祿,厭聞「仕途經濟」的學問。他甚至認為那些和朱理學之類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無故生事」是「杜撰」出來的。至於八股時文更是:「後人餌名釣祿之階」,是「拿安誆功名混飯吃的」。他把封建統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學批評的一文不值。基於此種想法,他「雜學帝搜」,寧肯去讀《西廂記》《杜丹亭》這類被封建衛道者視為邪書的「小說淫詞」,也不去讀《四書》、講八股、聽「仕途經濟」的「混帳話」。

他對讀書上進、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強烈的憎惡和輕蔑。

不僅如此,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中,史湘雲勸他:「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寶玉聽了十分逆耳,忙說:「姑娘請別的妹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賈玉玉的叛逆精神不僅表現在他堅決不肯走封建主義人生道路,還表現在他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大膽地提出了挑戰。當然,在他的性格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對於世俗男性的憎惡輕蔑以及與之相反的對於女孩子的特殊親愛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發表了自己離經逆道的獨到見解:「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為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後來隨着寶玉逐漸長大,他的思想也日趨成熟,他又發現「女兒」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又有女兒由出嫁前的「無價寶珠」到出嫁以後變成「死珠」再最後竟變成「魚眼睛」的看法。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漸認識到在封建社會中受壓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動上才表現出了對女兒不同一般的溫柔體貼。

再有,樣寶玉極其輕視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封建等級制度。賈環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規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須要為子弟之表率」,但寶玉卻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賈環他們並不甚怕他,甚至得寸進尺還想割害死他和鳳姐。即使被賈環有意用滾燙的蠟油燙傷,他還在為賈環打掩護。他還對僕人沒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壞封建秩序。對茗煙「沒有沒下,大家亂玩一陣,」「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轉惱為笑;金釧受辱身死,寶玉念念不忘,不顧給鳳姐過生日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處灑淚祭奠。

還有,就連寶玉追求的愛情婚姻也是建立在這種反叛思想的基礎上的。他早已將追求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夢中叫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甚至拉着襲人的手把對黛玉的滿腔情都傾訴了出來。

因此,也有人說賈寶玉這個形象所體現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畢竟,他的思想還是有一點狹礙的。例如,他不敢與封建制度徹底的決裂;他從來不敢和封建家長正面發生衝突,對抗比較消極;還有當他苦於找不到思想出路時,就產生了想死,想「化煙化灰」的虛無空幻的思想。

二 林黛玉

林黛玉這個人物在讀者心中的影響與賈寶玉幾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每次讀完《紅樓夢》,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淚,甚至用她的愛情來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但同時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點。

因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點上所表現的是一個貴族階級的小組。在探春理家之後,黛玉評論說:「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算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見她對於自己是屬於貴族階級,對於與自己休戚相關的賈家貴族的命運也是異常關心的。當湘雲等人說一個扮小旦的伶人模樣很象林黛玉時,她是很氣惱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給你們取笑兒的,拿着我比戲子,給眾人取笑!」(二十二回)這裡不僅是由於她使「小性兒」,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她在自己和社會地位低賤的人們----例如伶人--- 之間劃下了一道深深的鴻溝。從而認為把自己與這類人相比,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這裡,她的階級優越感表現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雖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並不是說她就一味地與封建階級抗爭。在寶玉的叛逆思想與封建傳統觀念衝突,矛盾最激化的時候----寶玉挨打時,黛玉卻在寶玉被打後勸她:「你從此可都改了罷!」(三十四)在這裡,黛玉勸寶玉時所憑藉的是怎樣的一種想法呢?還有,她偶而說了兩句《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曲文,被寶釵聽到了,寶釵就對她作了長篇封建論教的說教。黛玉對此不但沒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從此變得眼寶釵非常親密。那麼這裡黛玉又是憑藉怎樣的一種思想來對等待寶釵的勸告呢?顯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傳統觀念是與叛逆因素並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與她所生長的環境有着很密切的關係。由於她出身在貴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愛,因此養成了她貴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點也就是她對封建禮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於世襲侯爵的「清貴之家」。由於生活在思想最先到達的,思想環境比較開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鍾愛,把她當作男孩來培養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較開放,才華橫溢。後由父母早喪,她寄居到每日每時都發生仇恨、傾軋、爭奪、欺詐的「本也難站」的賈府內。「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家子親骨肉,一個個象烏眼雞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這樣一種險惡的環境下,黛玉得不到一點歡樂幸福。但同時,險惡的環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遠也學不會薛寶釵的處事圓滑,也學不會討好封建統治大家長。她眼裡揉不得沙子,心裡裝不下尖埃。無視「溫柔郭厚」的封建規範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還厲害」的言語對貴族家庭中種種黑暗和醜行揭露和嘲諷。我們常說,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她正是用她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還直接反抗封建禮教。薜寶釵曾經一本正經地向她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條,她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她才華橫溢,寫詩做賦不讓鬚眉。而且她還和寶玉有着同樣的愛好,最愛看諸如《西廂記》、《牡丹亭》這類「移人心性」的「雜書」。她的這種蔑視封建禮教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從來不勸寶玉為官做宦,從來不用「仕途經濟」一類的「混帳話」去勸說寶玉,因而深得寶玉敬重,被寶玉視為「知已」。他們的這種共通點也成了他們愛情的共同基礎。

但可悲的是寶黛玉之間的愛情註定是一場悲劇。頑固的封建禮教是不充許他們之間的愛情存在的。於是嫌棄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兒為由,一次次地向她們的愛情發出警告。從「金玉良緣」到「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終在「抄檢大觀園」時達到了愛情的毀滅階段。在這場災難中,司棋、芳官、四兒等先後做了犧牲品。就連「眉眼兒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時被強趕出了大觀園,最後含屈而死。這裡封建勢力徹底拋棄黛玉的訊號。從此黛玉的狀況每日愈下,就連重病將死也乏人問津。美好的理想最終是毀滅了,黛玉贏得了愛情卻無法得到美滿的婚姻。

林黛玉的藝術形象深入人心,打動了讀者,令人同情。但這個形象同時又是鮮活的。她那紛繁複雜的性格,明顯的弱點,和敢於反抗、追求愛情的鮮明個性組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使我們感到,她就我們所熟識的人,是為我們深深喜愛的人。

三 薛寶釵

說完了寶黛,那自然要說說寶釵了。對寶釵的評價,長期以來褒貶不一。對於這個人物,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雖然她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是封建勢力的幫凶,但同時,她也是受封建勢力壓迫,毒害的千萬個人物的其中一個。因此,作者在描繪這個人物時,是同情與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無運的人。」作者也讚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學多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曉,各地風土,處世之萬般皆通。就連醫藥之理。寶釵也略知一二。因此寶玉常常為之讚嘆。她的藝術造詣很深,大觀園裡是有口皆碑的。詩才敏捷,常常獨占鰲頭,足可與黛玉相媲美。至於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的容貌神韻也常令寶玉羨慕得發呆。的確,薛寶釵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讚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讓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時,作者並不是把她寫成一個小丑,而是通過對寶釵的批判來達到謫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貶中有褒,褒中含貶,但基本持否定態度,我想,這就是作者對薛寶釵的態度。

在《紅樓夢》中,寶釵很少直接宣揚和維護封建禮教,而是通過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為反映她的真實個性。

在生活中,寶釵並不是像黛玉一樣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隱心機。她表面上「隨分從時」「裝愚守拙」「罕言寡語」,一舉一動顯得「端莊賢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風範。但實際上她期望着「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溫柔敦厚的儀範中掩蓋的是「欲償白帝」的野心。她熟諳世故,誠府極深。「來了賈府這幾年」雖然表面不言不語,安分守已,實則「留心觀察」因此即使是在榮國府這個人事複雜,矛盾交錯的環境裡,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甚至就連那個幾乏忌恨一切的趙姨娘也贊她:「很大方」,「會做人」。

「會做人」的確是薛寶釵的性格特點,這與她「溫柔敦厚」的外露特徵相融合,使得她為人人所誇讚。寶釵「會做人」,「不關已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為人處世原則,讓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樣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指出,而是充聞耳不聞,裝作看不見,只為心裡明白也就罷了。這就使得那些平日裡做着些見不得人的醜事的封建主子們便 贊她「會做人」。寶釵「會做人」不僅體現在對封建階級最高統治者不露聲色的籠絡,還表現在對處於封建階級下層的被壓迫者的收賣上。賈母給她做生日,要她點戲,她就依着賈母素日的喜好說了一遍。又將賈母喜吃的甜爛之食當做自己喜吃之物說了出來,結果「賈母更加喜歡了」。王夫人逼死金釧兒後,她和襲人扣聽到消息,就連一向奴性很強的襲人也不覺流下淚來,而剝削階級冷酷無情的本質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襲人,跑來王夫人處來安慰她。把全部罪過都歸之於金釧兒的「糊塗」。她還說:「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主僕之情了。」為了籠絡王夫人--- 她未來的婆婆,寶釵表現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並不忌諱把自己的衣服賞與死去的奴才穿,當即回家拿了幾身衣服來。至於受壓迫的封建階級下層統治者,寶釵為刑岫煙掩蓋當衣度日的事實,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地位。她還設法拉攏黛玉,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窩、糖片。甚至就連趙姨娘這個眾人嫌棄的女人有時也能得到一份寶釵送來的禮物,令她受寵若驚。遇到她在寶玉面前談論仕途經濟,惱了的寶玉當面給她下逐客令,寶釵為求「會做人」的命號,自然不能發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讓襲人對她「會做人」的名聲又多了一份讚嘆。寶釵不僅會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機會來表現自己的才能。史湘雲要起詩社,但沒有錢,這時寶釵便趁機要替她設東。寶釵告訴湘雲要從自家帶 東西來請大家,但出門叫一個婆子來卻說:「明日飯後請老太太姨娘賞桂花。」「會做人」的寶釵表面上是幫了貧弱孤女的大忙,但實際上卻是給另一段「金玉良緣」一次打擊。她藉口請大家,實則是為討好封建統治的大家長。她處處小心,處處為了討好賈母而布置。如此可見「會做人」的寶釵是怎樣「會做人」的了。

寶釵另一個主要性格特點就是虛偽,她雖然說過,對和尚道士所說的「金玉良緣」認為是胡說,又說金鎖沉甸甸的戴着無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寶玉去看生病的寶釵,寶釵拿着他的玉「重新翻過來細看」又「念了兩遍」,再嗔怪丫環鶯兒為何不去倒茶,引出鶯兒笑說「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這正好達到此此起寶玉注意的目的。然後再將本來戴着無趣的金鎖從裡面的大紅襖上掏將出來。薛寶釵籠着紅麝串招搖過市也是同樣道理。本來她不愛花粉,衣著樸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鎖專等玉來配,而紅麝串是元春獨賜予她和寶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徵兆,所以以此才能來證明只有她才是得天運命的人堪配寶玉。虛偽而「會做人」的寶釵就是這樣,以「敦厚溫柔」的「淑女」身分為掩蓋,用她深隱的心機暗示和討好賈府的家長們。

不過就其社會會地位和得到在人們心中的好評來說,寶釵「做人」是成功的。就從這點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點啟示。在當今紛繁變化的社會中,要想得心應手地周旋其中,恐怕這就要向寶釵學幾手了。不過有得必有失,或許我們會推動我們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學習好的一面,或許對我們也是很有幫助的。

四 王熙鳳

在《紅樓夢》中,作者為大家塑造了一個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鳳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貪婪、凶婪、兇殘、狠毒、陰險狡詐的階級本質。可以說通過作者成功的描寫,使讀者在看到王熙鳳的同時也就看到了統治階級本身。

王熙鳳是一個描寫的非常生動的人物,她出現在哪兒,哪兒至少就會有熱鬧。年僅二十歲的她就主持榮國府的家政。在卷首,我們通過冷子興之口對她的介紹:「模樣又極標緻,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細,竟是個男人不及萬一的」「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兒。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話的男子也說她不過。」這樣對她已有了一點印象,但這些印象畢竟比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場,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教人再也不會忘卻。那是黛玉初次與她的外祖母相見,老祖宗把她的外孫女心肝肉兒地摟着哭叫的時候,就連王夫人、李紈和眾小姐都「個個皆斂聲屏氣,嚴肅恭整」的時候,卻有一個人從後院笑聲說:「我來遲些,不曾迎接遠客。」僅僅一句話卻給人特別鮮明的印象,這句話只是「這一個」鳳姐才說的出的。可能賈府眾人的感覺都已遲鈍了,可我們卻和黛玉一樣,感覺格外鮮明:「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原來這就是賈母寵愛的鳳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忙人,大紅人。因為忙,她遲到了。在短短的聚會中還同王夫人談了另外兩件事。同黛玉講話也顯得很忙:笑着講兩句,馬上拿手帕拭淚,又忙轉悲為喜,趕忙詢問有關情況和布置待客之道。因為紅所以才敢這親放誕無禮,賈母才特別給她加上「潑辣貨」這一似貶實褒的稱號。這同鳳姐喜歡錶現自己,事事爭風頭的性格特點盯適應,作者的濃筆艷抹,把鳳姐的露面寫得極其鮮明。在接下來,曹雪芹繼續在各場合描寫鳳姐,並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側面,如才能、淫威、貪婪、偽善等,通過這樣的描寫,寫出了一個完整活生的鳳姐。

作者不僅從正面描寫了鳳姐,而且最常用的還是通過別人的觀察和描述來表現觀鳳姐的形象。賈府的窮親戚劉姥姥初見鳳姐時的描寫,就很好地表現出她的「威」。劉姥姥好不容易才進了榮國府,經過了一番周折後才等到「鳳姐」「下來」時,卻只聽人聲未見人影,又經過擺飲,「半日鴉雀不聞」,最後才得到接見。而見到的鳳姐卻是「粉光脂艷,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着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平兒站在炕沿邊,捧着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一個小蓋鍾。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的灰。慢慢的問着:『怎麼還不請進來?』待抬頭看見劉姥姥已在地下站着,」這才忙欲起身,但「猶未起身時,滿面春風地問好。」這一段描寫的特別精彩,寥寥幾筆,足以傳神。尤其是她「撥手爐里的灰」的細節寫來「追魂攝魄。」這種細節描寫雖簡潔,但已寫足了一個貴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對一個窮親戚的威風。另外,其僕人興兒對其評論:「心裡歹毒,口裡尖快」「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極其準確地反應了鳳姐的性格特徵。

從第十二回起,作者陸續通過大段情節的描寫來表現了鳳姐性格的真實面。「毒設相思局」寫她狠毒,「協理寧國府」寫她的才幹,「弄權鐵檻寺」寫她的貪婪舞弊。這些描寫使得讀者越讀下去,就越能發現其性格的險暗面。「弄權鐵檻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鳳姐拆散張金哥的婚事,結果鳳姐得了三千兩銀子逼死了一對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賈王兩府關係使得陰謀得逞後,「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作為起來」,作者的譴責之意非常明顯。

鳳姐不象賈政、王夫人流戴着「寬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壞事自覺不而大膽,她曾經宣稱「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說行就行」,表示自己敢於向任何阻止她做壞事的力量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說,鳳姐的人生哲學大概同曹操相同:「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但人們又絕不會把她同曹操混淆開來。同時貪婪狠毒的天性,鳳姐卻以女性的美貌和聰明,善於逢迎辭令,把自己隱蔽的更巧妙,更具複雜性。在對金錢的貪婪追求上,她真可謂愛財如命。她瞞着賈璉放高利貸,甚至把丫環僕人們的月錢都挪去放債。後來賈府坐吃山空,錢的確不夠使了,機璉便讓她去求鴛鴦,她張口就要一二百兩銀子做報酬。連夫妻之間也這樣勾心鬥角,可見其的確是賈府崩潰前的蛀蟲。

在「五熙鳳大鬧寧國府」這一典型情節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動地展現了鳳姐性格。她發現賈璉偷娶尤二姐事兒以後,鳳姐從興兒嘴裡聽到全部情況,針對不同人採取不同對策,對尤二姐先是虛心假意地籠絡,騙其入住大觀園後,又借刀殺人。而為其「顯威」而狀告賈璉的張華最後只落得被害死,被滅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為的確是興兒一席話最好的驗證。

鳳姐性格的充分描寫,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和封建社會的黑暗,作者給王熙鳳的「判詞」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從這可以看出,作者對其還是很婉惜的。鳳姐越是能幹,就越加速了賈家這座破敗大廈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歸於盡。

總之,這一形象具有豐富的藝術魅力又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五 史湘雲

史湘雲是曹雪芹在《紅樓夢》里所着力刻劃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釵」中名列前茅,在《紅樓夢》複雜的形象體系中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對於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廣泛地表現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對湘雲的判詞寫着:「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轉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判詞概括了湘雲生於富貴,長於憂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楊,只能在貧困潦倒中度過苦痛一生的悲慘遭遇。由於她的一生極富變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隨生活境遇的轉變而有所變化。

由於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統治的高牆深院內,被禁錮在侯們似海的封建記邸中,長期標準的封建教養,使史湘雲接受了一整套陳腐傳統的思想觀念。在第三十一回寫的史湘雲與丫環翠縷談陰陽的一段話中:史湘雲認為「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多少一生出來,人罕見的就奇,究竟理還是一樣。」當翠縷提出:「從古至今,開天闢地,都是陰陽了」時,史湘雲就說她「糊塗」,罵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觀點作了進上步說明:「什麼都是些陰陽,難道還有個陰陽不成!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又有個陰生出來。」史湘雲的這一篇宏論,突出地表現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義的荼毒之深。暴露出了其封建階級的本質。

在這一湘雲與寶釵是同一思想體系的。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場賈府時,還是與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應邀入詩社時,就被薛寶釵拉去蘅蕪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見到賈寶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時罵他「這不長進的毛病兒,多早才改過。」從這就開始展露出這個貴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學氣。接着她又操着薛寶釵的腔調,來勸賈寶玉去結交賈雨村之流,走仕途經濟的道路。這一番薛寶釵式的言論,惹得寶玉大為光火,立即象過去對薛寶釵一樣,斥之為「混帳話」,給她難堪,趕她到別屋去坐。由此可見,在史湘雲骨子裡的,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隨着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敗以及大觀園的動盪不安,在最後一次詩會上的《柳絮詞》明顯地表現了她不願封建階級的「春光別去」及對將徹底失去天堂的無限依戀和哀悼。

不過湘雲性格的最大轉換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節的日明之夜,賈母帶領全家在大觀園裡開宴賞月。他們雖強打精神,尋歡作樂,又是擊鼓偉花,又是飲酒賦詩,又是說笑話,但一派肅殺破敗的氣氛卻緊緊圍繞着他們。再加上一陣陣傳來的嗚咽淒清的笛聲,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對寫感懷,俯欄垂淚。當更定夜闌,席散人歸時,只剩下同病相憐的史湘雲來寬慰林黛玉。說着說着,她也不禁對寶釵有所鬼抱怨「可恨寶姐姐,天天說親道地熱,早已說今年仲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親歷賈府重大變故,受到寶釵冷落,體會到世態炎涼的湘雲終於對封建勢力有所隔絕了。她與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貴族階級覆滅前頹喪絕望的哀歌。另外在史湘雲身上,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英豪闊大」「需月風光」的品格和橫放傑出的才華等一系列的下面形象。

史湘雲作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典型,她辯證的人物思想性格對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現的社會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 其他

在《紅樓夢》中,除了以上幾位主要人物外,作者還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具有自己獨特而又鮮明的個笥性。溫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潑辣能幹的探春等無一不是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物。就連書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紅等也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們可以說,《紅樓夢》這部書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達到中國古代小說的頂峰。[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