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祭書神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章困敦之歲①,賈子祭詩之夕②,會稽③戛劍生④等謹以寒泉冷華⑤,祀書神長恩⑥,而綴⑦之以俚詞⑧曰: 今之夕兮除夕, 香焰絪縕⑨兮燭焰赤。 錢神醉兮錢奴忙,君獨何為兮守殘籍?   

原文

上章困敦之歲①,賈子祭詩之夕②,會稽③戛劍生④等謹以寒泉冷華⑤,祀書神長恩⑥,而綴⑦之以俚詞⑧曰:

今之夕兮除夕, 香焰絪縕⑨兮燭焰赤。

錢神醉兮錢奴忙,君獨何為兮守殘籍?

華筵開兮臘酒香,更點點兮夜長。

人喧呼兮入醉鄉,誰薦君兮一觴?

絕交阿堵⑩兮尚剩殘書,把酒大呼兮君臨我居。

緗旗兮芸輿(11), 挈脈望兮駕��魚(12)。

寒泉兮菊菹(13),狂誦 《離騷》 兮為君娛。

君之來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14)。

向筆海(15)而嘯傲兮,倚文冢(16)以淹留。

不妨導脈望而登仙兮, 引��魚之來游。

俗丁傖父(17)兮為君仇,勿使履閾(19)兮增君羞。

若弗聽兮止以吳鈎,示之《丘》《索》(20)兮棘其喉。(21)

令管城脫穎(22)以出兮,使彼惙惙(23)以心憂。

寧召書癖兮來詩囚(24),君為我守兮樂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25)兮,購異籍以相酬。

注釋

①上章困敦之歲:即庚子年。《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在子曰困敦」。這裡指1901年除夕。

②賈子祭詩之夕:即農曆除夕。賈子: 指唐朝詩人賈島。據元朝辛文房《唐才子傳》,賈島「每至除夕,必取一歲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 『此吾終年苦心也。』」

③會稽: 舊縣名,民國時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

④戛劍生: 魯迅最早自署的別號。早在1898年,他寫了《戛劍生雜記》,記奔赴異鄉,懷念老親弱弟的心情。又據周建人《回憶魯迅》,魯迅到南京讀書後,「他刻了兩個圖章,一個叫 『文章誤我』 一個叫 『戛劍生』。」

⑤寒泉冷華: 代替酒液的清水和菊花。華同花。

⑥長恩:書神的名字。明朝無名氏《致虛閣雜俎》:「司書鬼曰長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鼠不敢齧,��魚不生。」

⑦綴: 配。

⑧俚詞: 俚俗的話,是作者自謙的說法。

⑨絪縕: 同氤氳, 煙雲瀰漫上升的樣子。

⑩阿堵:《晉書·王衍傳》:「衍口未嘗言錢,婦令婢以錢繞床下,衍晨起,不得出,呼婢曰:『舉卻阿堵物』。」阿堵原本是六朝時的俗語,即「這個」的意思,後因此用作錢的別稱。

(11)緗:淺黃色的綢子。芸:香草。古時以緗綢做書套,以芸草防蠹魚,所以詩中說書神用的是緗旗、芸輿。輿,車子。

(12)脈望:傳說中可用來「求舟度世」的一種仙蟲。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載: 「據《仙經》曰: 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蠹魚,一種蛀蝕書籍衣物的小蟲,身狹長如魚,銀白色。

(13)菊菹: 菊花製成的祭菜。菹,鹹菜。

(14)漆妃: 墨的別稱。管城侯: 筆的別名。韓愈《毛穎傳》說秦始皇封筆為管城子。蘇易簡《文房四譜》里稱筆為管城侯。

(15)筆海: 筆筒。

(16)文冢: 埋文稿處,這裡指放書之所在。

(17)俗丁傖父: 鄙夫俗子,即前面所寫的 「錢奴」。

(18)履閾: 踏門檻,即走進門的意思。

(19)吳鈎: 古代吳國人製造的一種利劍。

(20)《丘》: 即 《九丘》,關於九州地理的古書。《索》:即《八索》,關於八卦的古書。

(21)棘其喉: 喉口有刺哽住。

(22)脫穎: 拔出筆來。穎,筆鋒。

(23)惙惙: 憂愁的樣子。

(24)書癖:愛書成癖的人。詩囚:原指唐詩人孟郊(東野)。元好問《論詩絕句》:「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 這裡指詩迷。

(25)芹茂樨香:芹,芹藻,水草,古代學宮的水池中有芹藻,故後人以芹藻比喻有才學之士。樨,木樨,即桂花,古人稱科舉考試及第為「折桂」。所以芹茂樨香常指學問有成就或科舉考試及第。江淹《奏記詣南徐州新安王》:「淹幼乏鄉曲之譽,長匱芹藻之德。」

賞析

這是一首「騷體詩」,作於1901年2月18日,即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除夕,也就是寫作《庚子送灶即事》的一周後。魯迅家裡送灶的祭物是用 「典衣」的錢備辦的,其時已然「家中無長物」了,緊接着面臨除夕這樣一個更為重大的節日,那就更不好過了。而土豪富紳們大供財神,花紅酒綠,豐筵佳肴,窮奢極欲,任意揮霍。貧富懸殊的鮮明對照,不能不使青年詩人對那些蠅營狗苟的豪富權貴們表示極端的鄙視。他借用賈島除夕祭詩的形式,鞭笞錢神、錢奴,歌頌被人冷落的書神,從而抒發了自己好學向上的高潔情懷。

詩篇一開始,就描寫了除夕之夜,燭焰照耀,香煙瀰漫,人們正在忙着祝福祭神的熱烈氣氛。詩人把書神和錢神對照着來敘寫。由於許多人家祭祀的都是錢神,錢神忙着吃喝,已醉醺醺的了,錢奴們也為祭祀錢神而忙得夠嗆; 唯獨書神獨自冷清清地守着殘缺不全的書籍,有誰去敬書神一杯酒呢?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裡,文章如糞土,書神遭遇的竟是這等冷落的待遇!

但是,真的沒有人想到書神嗎?不!戛劍生等人偏生不敬錢神祭書神,呼喚着書神的降臨。

在詩人的筆下,書神的形象是高潔而優美的。作者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詩歌豐富想象的優秀傳統,用擬人化的手法,想象書神來到的時候,帶着仙蟲脈望,插着緗旗,乘着芸輿,由��魚駕着車,有漆妃和管城侯相陪伴,「向筆海而嘯傲」、「倚文冢以淹留」。這些富有神話色彩的內容,是正面描寫書神的形象,既得體,又生動。

接下來作者寫自己將如何接待書神: 奉獻上寒泉冷華,高聲朗讀《離騷》,使書神得到歡娛。決不讓那些鄙俗的錢神信徒們踏進門檻來,免使書神感到煩惱和蒙受恥辱。這裡,寫的是詩人的接待行為,實際上是側面刻劃書神的性格,與錢神相對比是何等的不同凡俗。

至此,書神的形象豐滿飽和、栩栩如生,這中間融進了作者敬重、讚美的思想感情。這種情感深深地打動着讀者,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

最後四句表達了詩人的願望和抱負。意思是不要錢奴,寧可要一些愛書成癖的人和苦好詩歌的人來,使你書神在這裡感到其樂無窮!他年我才學有成的時候,一定購買奇異的新書來酬謝書神。對「芹茂樨香」一詞,周作人在《知堂回憶錄》中解釋為魯迅對科舉考試「內心還是不免有連戀的」,「可以想見這魔力之着實不小了」。這種理解是不符合魯迅的思想實際的。當時魯迅極端憎恨周圍的一班封建人物的勢利和冷落,同時受到一些維新思想的影響,「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當時紹興「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他決定要「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他在南京學堂里接觸到了赫胥黎的 《天演論》,該書所宣揚的進化論思想深深觸動了他,成為他相當長一個時期中世界觀的基礎。他在《別諸弟》中勉勵諸弟「文章得失不由天」的話和這篇《祭書神文》中憎惡錢神、錢奴,而對書神充滿好感的態度,說明他的抱負是希望自己在學問上有所長進,能夠對自己的祖國、人民作出較大的貢獻。正是這種思想的繼續發展,使魯迅在兩年後便寫出了「我以我血薦軒轅」那樣深沉的愛國主義的詩句來。

《祭書神文》在藝術手法上,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構思高雅,對比強烈,想象奇幻,情文並茂。我們欣賞這首內容堅實、形式優美的詩篇,很容易聯想起屈原的《九歌》、《九章》,青年魯迅很明顯地接受了楚騷傳統的影響。[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