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真生》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長安士人賈子龍(1),偶過鄰巷,見一客風度灑如(2)。問之則真生,咸陽僦寓者也(3)。心慕之。明 日,往投剌(4),適值其亡(5);凡三謁,皆不遇。乃陰使人窺其在舍而後過之,真走避不出;賈搜之始出。促膝傾談,大相知悅。賈就逆旅,遣僮行沽(6)。真又善飲,能雅謔(7),樂甚。酒欲盡,真搜篋出飲器,玉卮無當(8),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滿;以小盞挹取入壺,並無少減。賈異之,堅求其術。真曰:「我不願相見者,君無他短,但貪心未靜耳(9)。此乃仙家隱術,何能相授。」賈曰:「冤哉!我何貪。間萌奢想者,徒以貧耳。」一笑而散。由是往來無間,形骸盡忘(10)。每值乏窘,真輒出黑石一塊,吹咒其上,以磨瓦礫,立刻化為白金,便以贈生;僅足所用,未嘗贏餘。賈每求益,真曰(11):「我言君貪,如何,如何!」賈思明告必不可得,將乘其醉睡,竊石而要之(12)。一日,飲既臥,賈潛起,搜諸衣底。真覺之,曰:「子真喪心(13),不可處矣!」遂辭別,移居而去。

後 年余,賈遊河干,見一石瑩潔,絕類真生物。拾之,珍藏若寶。過數日,真忽至,(目條)然若有所失(14)。賈慰問之。真曰:「君前所見,乃仙人點金石也,曩從抱真子游:(15),彼憐我介(16),以此相貽。醉後失去,隱卜當在君所。如有還帶之恩(17),不敢忘報。」賈笑曰:「仆生乎不敢欺友朋,誠如所卜。但知管仲之貧者。莫如鮑叔(18),君且奈何?」真請以百金為贈。 賈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訣,一親試之,無憾矣。」真恐其寡信。賈曰:「君自仙人,豈不知賈某寧失信於朋友者哉!」真授其訣。賈顧砌上有巨石(19),將試之。真掣其時,不聽前。賈乃俯掬甎半置砧上曰(20):「若此者, 非多耶?」真乃聽之。賈不磨甎而磨砧;真變色慾與爭,而砧已化為渾金,反石於真。真嘆曰:「業如此,復何言。然妄以福祿加人,必遭天譴。如逭我罪(21),施材百具(22)、絮衣百領,肯之乎?」賈曰:「仆所以欲得錢者, 原非欲窖藏之也。君尚視我為守財鹵耶(23)?」真喜而去。賈得金,且施且賈(24);不三年,施數已滿。真忽至,握手曰:「君信義人也!別後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幸以功德消罪。願勉之,勿替也(25)。」賈問真:「系天上何曹?」曰:「我乃有道之狐耳。出身綦微(26),不堪孽累(27),故生平自愛,一毫不敢妄作。」賈為設酒,遂與歡飲如初。賈至九十餘,狐猶時至其家。

長山某,賣解信藥(28),即垂危,灌之無不活;然秘其方,即戚好不傳也。一日,以株累被逮(29)。妻弟餉食獄中,隱置信焉。坐待食已,而後告之。甲不信。少頃,腹中潰動,始大驚,罵曰:「畜產速行!家中雖有藥未, 恐道遠難俟;急於城中物色薜荔為未(30),清水一盞,速將來(31)!」妻弟如其教。迨覓至,某已嘔瀉欲死,急投之,立刻而安。其方自此遂傳。此亦猶狐之秘其石也。

翻譯

長安有一個讀書人叫賈子龍,有一天,他偶然經過鄰近的一條小巷,看見一個外地人,風度瀟灑自如。賈生便問他,得知他姓真,是咸陽人,在長安賃屋居住。賈生心裡很敬慕他。

第二天,賈子龍就到真生住處投遞名片拜訪,正巧趕上真生不在家。前後拜訪了三次,都沒有遇到。賈生就暗中派人看準他在家而後去拜訪,真生躲避着不肯出來,賈生闖進去搜他,他才出來。兩個人促膝談心,彼此都感到相見恨晚,因而非常高興。賈生就在真生住處派個小僮去打酒。真生又善於飲酒,又能說風雅的笑話,兩個人非常快活。酒快喝沒了,真生翻了翻自己的箱子,拿出一個飲酒的器皿來,是一個大白玉杯子,卻沒有底,把一小杯酒倒在裡面,就滿滿的了;用小杯舀酒倒入壺中,大玉杯中的酒並不減少一點。賈生覺得很神奇,執意要求真生傳授這種法術。真生說:「我為什麼不願意和你相見?你沒有其它短處,只是貪心未淨罷了。這是仙家秘不傳人的法術,怎麼能傳授給你呢?」賈生說:「真是冤枉啊!我哪裡是貪心,偶爾產生一些奢望,只是因為貧窮啊。」笑了笑,二人就分別了。

從此,兩人往來親密無間,不分彼此。每當賈生窘困缺錢的時候,真生就拿出一塊黑石頭,吹上口氣,再念些咒語,用它去磨瓦塊碎石,瓦塊碎石立刻就變成銀子。便拿出贈給賈生;每次僅僅夠賈生用,從沒有多餘的。賈生每次要求多變一些銀子,真生就說:「我說你貪心,怎麼樣?怎麼樣?」賈生心想,明着要求必定得不到,便打算趁真生醉後睡覺時,偷了黑石頭要挾他。一天,兩人喝完了酒睡下以後,賈生偷偷起來,到真生衣服里搜摸。真生髮覺了,說道:「你真沒良心,不能再和你相處了!」於是就辭別賈生,移居到別處去了。

以後過了一年多,賈生在河邊遊玩,看見有一塊石頭晶瑩光潔,很像是真生的那一塊。賈生就拾起來,珍藏着像寶貝一樣。過了幾天,真生忽然來了,精神恍惚若有所失。賈生安慰他,並詢問原因。真生說:「你以前所見的那塊石頭,是仙人的點金石。我從前跟隨抱真子云游,他喜歡我性格耿直,把這塊石頭贈給了我。不料喝醉以後丟失了。暗中占卜應該在你這兒,如果你對我有『還帶之恩』,我一定不敢忘記報答你。」賈生笑道:「我生平從不敢欺騙朋友,的確和你占卜的那樣,石頭在我這兒。但是了解管仲貧窮的,莫過於鮑叔,你準備怎麼辦呢?」真生便答應送給他一百兩銀子。賈生說:「一百兩銀子不少了,但請你傳授給我口訣,我親自試一試,就沒有遺憾了。」真生恐怕他不講信用。賈生說:「你本是個仙人,怎麼不了解賈某,我難道是失信於朋友的人嗎?」真生就傳授給賈生口訣。賈生回頭看到台階上有一塊巨石,就要在上邊試一試。真生拉住他的胳膊,不讓他上前去磨。賈生就彎腰拾起半塊磚頭,放在石砧子上說:「像這麼大,不多了吧?」真生就讓他試了。賈生不去磨那半塊磚頭而磨那石砧子,真生變了臉色要和賈生爭奪,而石砧已經化為一整塊金子。賈生把石頭還給真生。真生嘆着氣說:「已經這樣了,還能說什麼呢?但是,我隨便把福祿加給別人,必然要遭受上天的懲罰。如果要挽回我的罪過,請你做善事施捨棺木一百口、棉衣一百件。你肯這樣做嗎?」賈生說:「我所以要得到金子,本來就不是為了窖藏起來。你還把我看成個守財奴嗎?真生高興地走了。

賈生得到金子後,一邊施捨,一邊做買賣;不到三年,施捨的數量已經夠了。真生忽然來了,握着賈生的手說:「你真是個講信用有義氣的人啊!我們分別後,福神就報告了玉皇大帝,削去了我的仙籍;承蒙你廣為施捨,現 在用功德抵消了罪過。希望你勉勵自己,不要停止做善事。」賈生問他是天上哪一部的神仙,真生說:「我是一隻有道業的狐狸,出身很低微,承受不了罪孽的牽累,所以生平很自愛,一絲一毫也不敢胡作非為。」賈生擺下酒宴,真生就和他像從前一樣對飲起來。賈生活到九十多歲,狐仙還時常到他家裡去。

長山縣某人,賣能解除信石(砒霜)之毒的藥。即使是中毒垂危的病人,灌下他的藥去沒有救不活的;但是對他的藥方保密,即使是親戚好友也不傳授。有一天,他因為被一件案子牽連被逮捕。他的內弟到獄中給他送飯,暗中就把信石放在飯菜里。守着他等他吃完了以後才告訴他。這人不信,一會兒腹中亂攪動起來,才大吃一驚,罵道:「畜牲養的,快去!家中雖然還有藥末,恐怕路遠來不及了;趕快在城裡找到薜荔研成末,清水一杯,趕快拿來。」妻弟按他所說的去辦了。等到拿回來,他已經連嘔帶瀉快要死了,急忙給他灌下藥去,立刻就好了。這個藥方從此才傳出。這也像那位狐仙秘其石不傳於人一樣。[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