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盜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盜戶》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順治間[1],膝、嶧之區[2],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3],邑 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4],蓋恐其復叛也。後 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5],曲直且置不辨,而先 以盜之真偽,反覆相苦,煩有司稽籍焉[6]。適官署多狐,宰有女為所惑,聘 術士來,符捉入瓶,將熾以火,狐在瓶內大呼日:「我盜戶也!」聞者無不 匿笑。異史氏曰:「今有明火劫人者[7],官不以為盜而以為奸;逾牆行淫者, 每不自認奸而自認盜:世局又一變矣。設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日『吾盜, 無疑也。」

章丘漕糧搖役[8],以及徵收火耗[9],小民嘗數倍於紳衿[10],故有田 者爭求托焉。雖於國課無傷[11],而實於宮橐有損[12]。邑令鍾[13],牒請 厘弊[14],得可。初使自首;既而好民以此要士[15],數十年鬻去之產,皆 誣托詭掛,以訟售主。令悉左袒之[16],故良懦多喪其產[17]。有李生亦為 某甲所訟,同赴質審。甲呼之「秀才」;李厲聲爭辨,不居秀才之名。喧不 已。令詰左右,共指為真秀才。今問:「何故不承?」李曰:「秀才且置高 閣[18],待爭地後,再作之不晚也。」噫!以盜之名,則爭冒之;秀才之 名,則爭辭之:變異矣哉!有人投匿名狀雲[19]:「告狀人原壤[20],為抗 法吞產事:身以年老不能當差[21],有負郭田五十畝[22],於隱公元年[23], 暫掛惡衿顏淵名下[24]。令功令森嚴[25],理合自首。詎惡久假不歸,霸為 已有。身往理說,被伊師率惡黨七十二人,毒杖交加,傷殘脛股;又將身鎖置陋巷, 日給簞食瓢飲,囚餓幾死。互鄉約地證[26],叩乞革頂嚴究[27],俾血產歸 主[28],上告。」此可以繼柳跖之告夷、齊矣[29]。

== 翻譯 ==  

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滕縣、嶧縣一帶,十個百姓中就有七個是盜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們。後來,這些盜寇受了招撫,歸順了朝廷,縣官把他們另立戶冊,稱之為「盜戶」。凡「盜戶」與一般老百姓發生爭執,官府總千方百計地袒護他們,為的是怕他們重新造反。後來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稱是「盜戶」,而另一方卻極力揭發對方是假的。每每打官司時,訴訟雙方先不去爭論是非曲直,而是苦苦爭辯誰是真盜假盜,還得煩勞官府去查閱戶籍。正巧,官署里經常有狐狸作祟。縣官的女兒被狐狸迷住了,請了法師,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進了一個瓶子裡,準備用火燒死它。這時,狐狸在瓶子裡大聲喊叫:「我是盜戶!」聽到的人無不暗笑。

賞析

此篇蠆段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但處處緊扣「盜戶」展開,全篇結構謹嚴。開篇寫滕、嶧問盜者受撫別稱「盜戶」,點明了「盜戶」的來歷;繼而寫官府袒護「盜戶」,以至於訟者往往冒稱「盜戶」,真偽不辨j再接着寫狐怪惑人之女,被捉入瓶,將被燒死.乃自稱「盜戶」,以期獲免的可笑之事,客觀上對當時社會盜賊橫行鄉里、官府姑息養奸的黑暗現實,給予了深刻的批判。小說結尾的議淪,筆鋒直指時局,敘述了現實生活中一個秀才訴訟不敢承認自己是秀才,反而冒充盜戶的故事,揭露當時社會惡人當道,好人遭殃,是非混清,黑自顛倒的現實,也反映了一個政治混亂的社會裡對人眭的扭曲

此篇小說寓莊於諧,言近意遠,敘次周密顯示了較高的結構藝術技巧;作者在議論中兼以敘事,具體而深刻。 」

借一個虛幻故事與傳說辛辣諷刺當地清廷官員面對地方盜匪蜂起的現象治政無方、昏庸無能的醜惡本質。作者巧用曲筆,用「狐」的事巧妙借「盜戶」事,深具諷刺意,含蓄地表達主題。

狐被捉後大呼「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原因是狐想冒用盜戶之名,取得寬恕,令人啼笑皆非。[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