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龍術拾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龍術拾遺》是魯迅寫的一篇文章。    章克標②先生做過一部《文壇登龍術》【首先從章克標的《文壇登龍術》說起】,因為是預約的,而自己總是悠悠忽忽,竟失去了拜誦的幸運【解釋未能「拜誦」《文壇登龍術》全文的原因】,只在《論語》③上見過廣告,解題和後記【雖未盡覽全文,但也讀過其「解題和後記」,為後文引用其文做鋪墊】。但是,這真不知是那裡來的「煙士披里純」④,解題的開頭第一段,就有了絕妙的名文──

「登龍是可以當作乘龍解的,於是登龍術便成了乘龍的技術,那是和騎馬駕車相類似的東西了。但平常乘龍就是女婿的意思,文壇似非女性,也不致於會要招女婿,那麼這樣解釋似乎也有引起別人誤會的危險。……」【以上引用《文壇登龍術》的「解題」中的一段原文。】

確實,查看廣告上的目錄,並沒有「做女婿」這一門,然而這卻不能不說是「智者千慮」⑤的一失,似乎該有一點增補才好,因為文壇雖然「不致於會要招女婿」,但女婿卻是會要上文壇的。【此段是對前文引用《文壇登龍術》的原文的分析和評價,點出其未將「做女婿」納入「文壇登龍術」是其的「一失」,在作者看來,通過「做女婿」實現在文壇上的 「登龍」,不失為一種有效而高明的手段,所以作者本文主要目的就是「介紹」這種「登龍術」,亦即文章題目所謂「登龍術拾遺」。】

原文及解析

術曰:要登文壇,須闊太太⑥,遺產必需,官司莫怕【這是「做女婿登龍術」的精義要訣,後文對此進一步闡釋】。窮小子想爬上文壇去,有時雖然會僥倖,終究是很費力氣的;做些隨筆或茶話之類,或者也能夠撈幾文錢,但究竟隨人俯仰。最好是有富岳家,有闊太太,用賠嫁錢,作文學資本,笑罵隨他笑罵,惡作我自印之【以上為具體手段】。「作品」一出,頭銜自來,贅婿雖能被婦家所輕,但一登文壇,即聲價十倍,太太也就高興,不至於自打麻將,連眼梢也一動不動了,這就是「交相為用」【以上為取得的效果】。但其為文人也,又必須是唯美派【實施這種「做女婿登龍術」的條件】,試看王爾德⑦遺照,盤花鈕扣,鑲牙手杖,何等漂亮,人見猶憐,而況令閫⑧。可惜他的太太不行,以至濫交頑童,窮死異國,假如有錢,何至於此。所以倘欲登龍【此處「登龍」是指在文壇上能夠名利雙收,取得一席之地】,也要乘龍【此處「乘龍」是指娶「闊太太」,做富人家的女婿】,「書中自有黃金屋」⑨,早成古話,現在是「金中自有文學家」當令了。【此段介紹「做女婿登龍術」的精義要訣、具體實施方法、取得的成效以及所需的先決條件等,實際上是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人利用與富家女聯姻取得的資金自印作品混跡文壇的諷刺。】

但也可以從文壇上去做女婿【另一種手段,後文進一步介紹】。其術是時時留心,尋一個家裡有些錢,而自己能寫幾句「阿呀呀,我悲哀呀」的女士,做文章登報,尊之為「女詩人」⑩。待到看得她有了「知己之感」,就照電影上那樣的屈一膝跪下,說道「我的生命呵,阿呀呀,我悲哀呀!」──則由登龍而乘龍,又由乘龍而更登龍,十分美滿【以上為具體實施過程】。然而富女詩人未必一定愛窮男文士,所以要有把握也很難,這一法,在這裡只算是《登龍術拾遺》的附錄,請勿輕用為幸。【此段介紹先「從文壇上去做女婿」,再由女婿而「登龍」的「登龍術」,此「術」相對於前者,更曲折,且成功率相對要低,所以可作為一種補充手段,亦即作者所謂的「附錄」。實際上也是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人向本無文才的富家女獻媚討好以期獲利的諷刺。】

八月二十八日

注釋

①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申報·自由談》。

② 章克標 浙江海寧人。他的《文壇登龍術》,是一部以輕浮無聊的態度,敘述當時部分文人種種投機取巧手段的書,一九三三年五月出版。

③ 《論語》 文藝性半月刊,林語堂等編,一九三二年九月在上海創刊,一九三七年八月停刊。該刊第十九期(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刊載《文壇登龍術》的《解題》和《後記》,第二十三期(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又刊載該書的廣告及目錄。

④ 「煙士披里純」:英語 Inspiration 的音譯,意為靈感。

⑤ 「智者千慮」: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⑥ 要登文壇,須闊太太:這是對邵洵美等人的諷刺。邵娶清末大買辦官僚、百萬富豪盛宣懷之孫女為妻,曾出資自辦書店和編印刊物。

⑦ 王爾德(O.Wilde,1854─1900):英國唯美派作家。著有童話《快樂王子集》、劇本《莎樂美》《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等。曾因不道德罪(同性戀,即文中說的「濫交頑童」)入獄,後流落巴黎,窮困而死。

⑧ 人見猶憐,而況令閫:南朝宋虞通之《妒記》記晉代桓溫以李勢女為妾,桓妻性凶妒,知此事後,拔刀率領婢女數十人前往殺李,但在會見之後,卻為李的容貌言辭所動,乃擲刀說:「阿姊見汝,不能不憐,何況老奴!」(據魯迅輯《古小說鈎沈》本)這兩句即從此改變而來。閫,門檻,古代婦女居住的內室也稱為閫,所以又用作婦女的代稱。

⑨ 「書中自有黃金屋」:語見《勸學文》(相傳為宋真宗趙恆作)。

⑩ 「女詩人」:當時上海大買辦虞洽卿的孫女虞岫雲,在一九三〇年一月以虞琰的筆名出版詩集《湖風》(上海現代書局初版),內容充滿「痛啊」「悲愁」等無病呻吟之類詞語。一些無聊的雜誌和小報曾加以吹捧,如湯增敭、曾今可,就曾寫過《虞琰的〈湖風〉──介紹一位我們的女詩人》《女詩人虞岫雲訪問記》等。[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