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樓月》唐朝·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樓月》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出自《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

《江樓月》唐朝·白居易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江樓月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創作背景

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監察御史使東川,不得不離開京都,離別正在京任翰林的摯友白居易。他獨自在嘉陵江岸驛樓中,見月圓明亮,波光蕩漾,遂浮想聯翩,作七律《江樓月》寄白居易,表達深切的思念之情。後來,白居易作《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在題下標註:「十二篇皆因新境追憶舊事,不能一一曲敘,但隨而和之,唯予與元知之耳。」這首七律《江樓月》是其中第五首。

作品原文

嘉陵江曲曲江池,

明月雖同人別離。

一宵光景潛相憶,

兩地陰晴遠不知。

誰料江邊懷我夜,

正當池畔望君時。

今朝共語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香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