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經注合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經注合箋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餘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內容

自然地理

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從河流的發源到入海,舉凡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經的伏流、瀑布、急流、灘瀨、湖泊等等都廣泛搜羅,詳細記載。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所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人文地理

所記的一些政區建置往往可以補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記的縣級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於城邑的聚落包括鎮、鄉、亭、里、聚、村、墟、戍、塢、堡等10類,共約1000處。在這些城市中包括國外一些城市,如在今印度的波羅奈城、巴連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國城等,林邑國的軍事要地區粟城和國都典沖城等都有詳細記載。交通地理包括水運和陸路交通,其中僅橋樑就記有100座左右,津渡也近100處。經濟地理方面有大量農田水利資料,記載的農田水利工程名稱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門、石逗等。還記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資料。在手工業生產方面,包括採礦、冶金、機器、紡織、造幣、食品等。所記礦物有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錫、汞等,非金屬礦物有雄黃、硫黃、鹽、石墨、雲母、石英、玉、石材等,能源礦物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兵要地理方面,全註記載的從古以來的大小戰役不下300次,許多戰役都生動說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學科資料

除了豐富的地理內容外,還有許多學科方面的材料。諸如書中所記各類地名約在2萬處上下,其中解釋的地名就有2400多處。所記中外古塔30多處,宮殿120餘處,各種陵墓260餘處,寺院26處以及不少園林等。可見該書對歷史學、考古學、地名學、水利史學以至民族學、宗教學、藝術等方面都有一定參考價值。以上這些內容不僅在數量上驚人,更重要的是作者採用了文學藝術手法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所以它還是漢族古典文學名著,在文學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寫水着眼於動態」,「寫山則致力於靜態」,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散文的集錦,神話傳說的薈萃,名勝古蹟的導遊圖,風土民情的採訪錄」。《水經注》在語言運用上也是出類拔萃的,僅就描寫的瀑布來說,它所用的詞彙就有:瀧、洪、懸流、懸水、懸濤、懸泉、懸澗、懸波、頹波、飛清等,真是變化無窮。所以我們說《水經注》不僅是科學名著,也是文學藝術的珍品。

如此豐富的內容,其價值自不待言。這裡僅就歷史地理方面來說,就有取之不盡的功效,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復原了北京周圍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烏素沙漠的歷史變遷。我們可以運用它來研究古代水道變遷,湖泊湮廢、地下水開發、海岸變遷、城市規劃、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等等諸多課題。

《水經注》有如此深遠影響,這與酈道元治學態度的認真是分不開的。為了著作此書,他搜集了大量文獻資料,引書多達437種,輯錄了漢魏金石碑刻多達350種左右,還採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並對所得各種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親自實地考察,尋訪古蹟,追本溯源,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本書實際上是中國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總結,書中許多珍貴資料早已失傳,不少人從中可以輯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編寫特點

1.例義謹嚴。凡經文均以「過」字敘述水的流行所經之地,凡注文則以「逕」字作為敘述水的流經之地的標誌。二字使經、注分明,全書無一處苟且。

2.確定「逕見」(目驗)的鑑定標準,強調實踐第一的精神。這是繼承了司馬遷的傳統,依親歷所見,訂正材料,以定取捨。 3.提出一個「經之誤正」的論點,大膽指出經文水道的訛誤,同時也對前人注經的舊解進行了駁斥。這種在尊經時代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發展了疑古惑經之風,影響很大。

4.酈道元作注,於所見石刻,有的存錄,有的考證。其所錄石刻,糾正了《洛陽伽藍記》所顛倒了的一字石經與三體石經先後的記述錯誤,又保存了世界上最早的水文實錄。他所開創的碑刻文物之學,成為宋人金石之學的先導,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成書動機

酈道元(446或472—527),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他在自己序文中寫道:

首先,古代地理書籍,《山海經》過於蕪雜,《禹貢》《周禮·職方》只具輪廓,《漢書·地理志》記述又不詳備,而一些都、賦限於體裁不能暢所記述《水經》一書雖專述河流,具系統綱領,但未記水道以外地理情況。他在遊歷大好河山時所見所聞十分豐富,為了把這些豐富的地理知識傳於後人,所以他選定《水經》一書為綱來描述全國地理情況。王先謙評價:酈道元注《水經》的目的在於「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謙合校本序》)。

其次,他認識到地理現象是在經常變化的,上古情況已很渺茫,其後部族遷徙、城市興衰、河道變遷、名稱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複雜,所以他決定以水道為綱,可以進而描述經常變化中的地理情況。而更重要的是,他當時身處政局分裂時代,他嚮往祖國統一,着眼於《禹貢》所描寫過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版圖廣大的祖國,他利用屬於全國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來作綱,可以把當時人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從而充分體現他要實施祖國統一的決心。

作者介紹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遊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他認為,地理現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過歷代的更迭,城邑的興衰,河道的變遷和山川名稱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須不斷充實完善。他參閱了437種書籍,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巨著。本書共40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皇族、豪強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悅乘雍州刺吏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早期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陽擔任中央官員,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一生足跡遍及中國北方。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得罪不少皇族、豪強,在東荊州刺史任上,威猛為治,被百姓上告,因而免官。在京期間專心撰寫《水經注》。

北魏汝南王元悅是男同性戀者,其得寵的男寵丘念因弄權縱恣被酈道元逮捕,元悅找靈太后懇求特赦,酈道元乾脆趕在聖旨到達前處死了丘念。自此元悅與酈道元結下深仇。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元悅乘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蕭寶夤果然反叛,派人把酈道元和弟弟酈道峻及其二子在陰盤(今陝西省臨潼縣東)驛亭一同殺害。魏收修撰《魏書》,將酈道元列入〈酷吏傳〉。

酈道元一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89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代表作有《水經注》。道元寫景文字,遣詞精當,「詞組隻字,妙絕古今」。歷來研究《水經注》稱「酈學」。唐代李白、杜甫的詩,都吸收了《水經注》的藝術滋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文章實脫胎於《水經注》。宋朝蘇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張岱說:「古人記山水,太上有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劉熙載亦云:「酈道元敘山水,峻潔層深,奄有楚辭《山鬼》《招隱士》勝境。柳州遊記,此先導也」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稱酈道元為「中世紀全世界最偉大的地理學家」。[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