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彥》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徐州梁彥,患鼽嚏[1],久而不已。一日,方臥,覺鼻奇癢,速起大嚏。 有物突出落地,狀類屋上瓦狗[2],約指頂大。又嚏,又一枚落。四嚏凡落四 枚。蠢然而動,相聚互嗅。俄而強者齧弱者以食;食一枚,則身頓長。瞬息 吞井,止存其一,大於鼫鼠矣[3]。伸舌周匝[4],自舐其吻,梁大愕,踏之, 物緣襪而上,漸至股際。捉衣而撼擺之,粘據不可下。頃人衿底,爬搔腰脅。 大懼,急解衣擲地。捫之,物已貼伏腰間。推之不動,掐之則痛,竟成贅疣[5];口眼已合,如伏鼠然。

[1]鼽(qiú 求)嚏:病名。鼻出清涕,打噴嚏。《禮記·月令》:「秋季 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

[2]瓦狗:瓦屋脊上其形如狗的飾物,迷信傳說可以鎮邪。

[3]鼫(shī石)鼠:鼠的一種。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

[4]周匝(zā札):轉動。

[5]贅疣(yóu 尤):肉瘤。

翻譯

徐州有個叫梁彥的人,患了一種鼻塞打噴嚏的病,很長時間也沒治好。有一天,他正在睡覺,感到鼻子特別發癢,急忙起來打了一個大噴嚏。有個東西突然噴出來落到地上,形狀像屋脊上的瓦狗。有指頭頂那麼大。又打了一次,又噴出一個。打了四次,噴出了四個。這四個小東西蠢蠢爬動,聚集到一起互相嗅聞。片刻之間,只見一個強健的吃了其中一個體弱的,吃下後身子頓時見長。一會的工夫,互相吞吃的結果,只剩下一個。身子比鼠還大。它伸出舌頭轉動着,去舔自己的嘴唇。

梁彥非常吃驚,用腳去踩,而它卻沿着梁彥的襪子向上爬,逐漸爬到他的大腿上。梁彥抓着衣服用力抖動,可這東西粘在上面下不來。一會兒它鑽入衣襟下,爬到粱彥腰側時,就用爪子抓搔。梁彥非常害怕,趕忙解開衣服脫下扔到地上。一摸,那個東西已貼伏到腰上,用手推,推不動;用指甲掐,卻很痛,竟然成了附在皮膚上的肉瘤。它的嘴和眼已經閉上,好像一隻趴着的老鼠。[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