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殺人有將,救人為醫。 殺了大半,救其孑遺②。 小補之哉,烏乎噫嘻③! 【注釋】 ①該詩是1930年9月1日,魯迅先生題贈給許廣平的表妹馮惠熹的。馮惠熹,廣東南海人,時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

原文

殺人有將,救人為醫。

殺了大半,救其孑遺②。

小補之哉,烏乎噫嘻③!

注釋

①該詩是1930年9月1日,魯迅先生題贈給許廣平的表妹馮惠熹的。馮惠熹,廣東南海人,時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學生。

②孑遺:發生變故後遺留下來的倖存者。《詩.大雅.雲漢》:「周余黎民,靡有孑遺」。

③烏乎噫嘻: 嘆氣的聲音。烏乎同嗚乎。

賞析

魯迅寫這首詩時,已經成為共產主義戰士,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殺人不眨眼的大災星殘酷罪行的揭露,和對麻木不仁的看客的批評,來改變人們的思想,改變人們麻木的精神。魯迅先生在 《 〈吶喊〉 自序》里談到他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時,看到放映日俄戰爭的畫片,「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魯迅還講到,自此以後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魯迅認為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

1934年,魯迅先生寫了 《拿破崙與隋那》,談到拿破崙是殺人為將,隋那是救人為醫,發明了種牛痘,「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殺人者在毀壞世界,救人者在修補它,而炮灰資格的諸公,卻總在恭維殺人者。這看法倘不改變,我想,世界是還要毀壞,人們也還要吃苦的。」

魯迅先生的這兩段文字,前者側重在改變人們「麻木的神情,」後者在改變 「恭維殺人者」的不良社會思想。但都談到改變人們的思想比救人為醫更為重要。後段文字確切地反映了這首詩的思想。

詩中 「殺人有將」 有極大的概括性。前文提到的《拿破崙與隋那》里,魯迅先生針對「殺人有將」點到拿破崙、成吉思汗、希特勒,「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大災星」,從舉例中可見是概括古今中外的,包含了封建的、資本主義的、法西斯的大災星,也概括了中國反動派的代表蔣介石對共產黨人和人民進行殘酷的大屠殺。

可見出,魯迅先生正是考察 了中外歷史之後所得出的一種極其深刻的認識。詩中把「毀壞世界」的「殺人者」和「小補之哉」的「救人者」並列一起,使平時為人們所忽視的事實變得更加鮮明和觸目驚心起來。它啟迪讀者思考,怎樣才能改變這千古不變的不合理存在?詩中沒有寫出結論,但讀者應該是明白的,那就是: 徹底剷除那些 「殺人為將」 的 「大災星」!。[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