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徑春行圖》宋 馬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徑春行圖》宋 馬遠 《山徑春行圖》描繪春天的江南,雲淡風輕。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外出春遊,享受的漫步于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

《山徑春行圖》無疑就是宋代理學家程頤筆底下所謂「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的春景!在這樣的春景里,高士的衣袖觸動了野花,野花輕揚飛舞,驚動了原本在鳴唱的鳥兒,也說明了畫里的詩情,正是由南宋寧宗的題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轉化而來。

畫家馬遠生平

馬遠(1160年-1225年),字遙父,號欽山,中國南宋傑出畫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出生於繪畫世家,歷任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的畫院待詔。其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與夏圭並稱「馬夏」、又謂「馬一角、夏半邊」。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家」。 [1]

開創了中國藝術「斧劈皴」

馬遠家學淵源,擅長山水畫,其繼承家學並吸收李唐畫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無論從他善用的邊角構圖,繪山石用的大斧劈皴、松枝用下偃式的一波三折拖枝法、人物衣紋的簡筆描、遠山潑染,以及處理建築物的界畫能力等,讓馬遠成為繪畫史上技藝高超及富有獨創性的畫家。 [2]

人稱「馬一角」

他的畫被當時評價為:「邊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人稱「馬一角」。

《山徑春行圖》賞析

《山徑春行圖》描繪了一個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著鬍鬚,一手拂動衣袖,慢步行進在春天的山徑上,面向遠方,似乎在觸景生情吟詠讚美春天的詩句。隨風飄動的柳枝,雀躍嬉戲的小鳥,生機勃發的山徑兩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寫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發文人此時此刻內心充滿詩意的喜悅之情。鳥語花香春意盎然而又顯得閒適恬靜的畫面氣氛,是文人內在修養和心理活動的生動寫照,是對春天來臨所喚起的生命之美的讚嘆。 [3]

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作畫特點是佈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誌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讚譽他的獨特畫風。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

傳世作品

《踏歌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水圖》全圖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別命名為波蹙金風、洞庭風細、層波疊浪、寒塘清淺、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回波、雲生滄海、湖光瀲灧、雲舒浪卷、曉日烘山、細浪漂漂,生動而精彩地表現了不同類型的水。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華燈侍宴圖》兩本,一本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本藏於重慶市博物館;

《梅石溪鳧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歡梅圖》,藏於上海博物館。

《西園雅集圖》卷 藏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亦為馬遠真跡。 [4]

收藏

《山徑春行圖》卷 絹本設色 縱27.4厘米 橫43.1厘米 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5]

==視頻==

中國美術館呈現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呂壽琨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