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摭言》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摭言》是一部記載唐代科舉制度以及文人風習的筆記類著作。五代王定保撰。書成於五代周世宗顯德元年 (954) 以後。是書除明代有節刊本外,向以鈔本流傳。至清代,始有據鈔本槧刻的全刊本,如雅雨堂刻本、學津討原刻本、嘯園叢書本。解放以後,古典文學出版社於1957年出版了據雅雨堂刻本排印的新版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再版,為現今通行本。[1]

  王定保,生卒里貫不詳。從《四庫全書提要》中約略可知,他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昭宗光化三年 (900) 為進士,後任邕管巡官。適逢唐末戰亂,不得歸,遂由劉隱辟置幕府。劉龑稱帝建南漢時,王定保仍在當地。其所終則不得而知。《唐摭言》為其暮年之作。

  《唐摭言》15卷,按事跡分為103門。據 《四庫全書提要》轉引王定保自述,所記出自陸扆吳融李渥顧蕘王溥、王渙、盧延讓、楊贊圖、崔籍若等人所談,內容主要為唐代的科舉制度。每一門均有題目,凡涉貢舉、謁先師、試雜文、放榜、謝恩、過堂、慈恩寺題名,以及師友、知己、通榜、發放、誤放、放老等等科舉考試的過程和考場內外的種種事端,都分門別類地加以敘述。另外,如考試中功名得而復失,以德報怨,薦舉不捷等事例,在書中也有專門記載。唐代科舉制盛行,文人視其與命運攸關的大事,通過《唐摭言》,可以極其完備地了解許多歷史志所未載的科舉制度。前人評論說: 「是書述有唐一代貢舉之制特詳,多史志所未及。」

《唐摭言》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唐摭言》 的另一方面的價值在於文學史上的意義。唐代許多詩人的零章斷句,或為別集失載,幸賴此書得以傳世;宋人計有功輯 《唐詩紀事》,就是從這本書里得到不少材料。作者還介紹了當時的文士風習以及詩人墨客的遺聞佚事,從中可以得知唐代文人的風貌和時代所崇尚的精神。作者不似其他一些筆記僅記異聞雜錄,而是博採眾家之說,有所甄別,並對每條材料都附論贊,表明了作者的觀點。

  由於《唐摭言》在清以前向無全刻本,行世絕少,鮮為後人所知。清人刊刻此書,亦僅推崇其中有關科舉制度的記載。在今天看來,《唐摭言》對於研治中國古代文學史也有着不容忽視的價值。[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