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陽士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原文 鳳陽一士人[1],負笈遠遊[2]。謂其妻曰:半年當歸。十餘月,竟 無耗問[3]。妻翹盼綦切[4]。一夜,才就枕,紗月搖影,離思縈懷。方反側 間[5],有一麗人,珠鬟絳   

原文

鳳陽一士人[1],負笈遠遊[2]。謂其妻曰:「半年當歸。」十餘月,竟 無耗問[3]。妻翹盼綦切[4]。一夜,才就枕,紗月搖影,離思縈懷。方反側 間[5],有一麗人,珠鬟絳帔[6],搴帷而入,笑問:「姊姊,得無欲見郎君 乎?」妻急起應之。麗人邀與共往。妻憚修阻[7],麗人但請勿慮。即挽女手 出,並踏月色,約行一矢之遠[8]。覺麗人行迅速,女步履艱澀[9],呼麗人 少待,將歸着復履[10]。麗人牽坐路側,自乃捉足,脫履相假。女喜着之, 幸不鑿枘[11]。復起從行,健步如飛。移時,見士人跨白騾來。見妻大驚, 急下騎,問:「何往?」女曰:「將以探君。」又顧問麗者伊誰[12]。女未 及答,麗人掩口笑曰:「且勿問訊。娘子奔波匪易[13];郎君墾馳夜半,人 畜想當俱殆[14]。妾家不遠,且請息駕[15],早旦而行,不晚也。」顧數武 之外[16],即有村落,遂同行。入一庭院,麗人促睡婢起供客,曰:「今夜 月色皎然,不必命燭,小台石榻可坐。」士人縶蹇檐梧[17],乃即坐。麗人 曰:「履大不適於體[18],途中頗累贅否?歸有代步[19],乞賜還也。」女 稱謝付之。

俄頃,設酒果,麗人酌曰:「鸞鳳久乖[20],圓在今夕;濁醒一觴[21], 敬以為賀。」士人亦執盞酬報。主客笑言,履舄交錯[22]。士人注視麗者, 屢以游詞相挑[23]。夫妻乍聚,並不寒暄一語[24]。麗人亦美目流情,妖言 隱謎[25]。女惟默坐,偽為愚者。久之漸醺,二人語益狎。又以巨觴勸客, 士人以醉辭,勸之益苦。士人笑曰:「卿為我度一曲[26],即當飲。」麗人 不拒,即以牙撥撫提琴而歌曰[27]:「黃昏卸得殘妝罷,窗外西風冷透紗聽 蕉聲,一陣一陣細雨下。何處與人閒磕牙[28]?望穿秋水[29],不見還家, 潸潸淚似麻[30]。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紅繡鞋兒占鬼卦[31]。」歌 竟,笑曰:「此市井裡巷之謠[32],不足污君聽。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顰耳[33]。」音聲靡靡[34],風度狎褻。士人搖惑,若不自禁。少間,麗人偽醉 離席;士人亦起,從之而去。久之不至。婢子乏疲,伏睡廊下。女獨坐,塊 然無侶[35],中心憤恚,頗難自堪。思欲遁歸,而夜色微茫,不憶道路。輾 轉無以自主,因起而覘之。裁近其窗[36],則斷雲零雨之聲,隱約可聞。又 聽之,聞良人與己素常猥褻之狀,盡情傾吐。女至此,手顫心搖,殆不可遏[37],念不如出門竄溝壑以死。憤然方行,忽見弟三郎乘馬而至,遽便下問, 女具以告[38]。三郎大怒,立與姊回,直入其家,則室門扃閉,枕上之語猶 喁喁也[39]。三郎舉巨石如斗[40],拋擊窗欞,三五碎斷。內大呼曰:「郎 君腦破矣!奈懷!」女聞之,愕然,大哭,謂弟曰:「我不謀與汝殺郎君, 今且若何?」三郎撐目曰[41]:「汝嗚嗚促我來;甫能消此胸中惡,又護男 兒、怨弟兄,我不貫與婢子供指使[42]!」返身欲去,女牽衣曰:「汝不攜 我去,將何之?」三郎揮姊仆地,脫體而去。女頓驚寤,始知其夢。

越日,士人果歸,乘白騾。女異之而未言。士人是夜亦夢,所見所遭, 述之悉符,互相駭怪。既而三郎聞姊夫遠歸,亦來省問。語次,謂士人曰:「昨宵夢君歸,今果然,亦大異。」士人笑曰:「幸不為巨石所斃。」三郎 愕然問故,士以夢告。三郎大異之。蓋是夜,三郎亦夢遇姊泣訴,憤激投石 也。三夢相符,但不知麗人何許耳。

翻譯

鳳陽縣有個讀書人,要出遠門求學,臨行前對妻子說:「我半年後就回來。」沒想到他一去十多個月,竟音訊全無。妻子天天思念着他。

一夜,妻子上床躺下後,見皎潔的月光透過窗紗,照射進屋內,不禁勾起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正在輾轉床頭,難以入睡時,忽然有個頭插珠花、身穿絳色裙子的美麗女郎,掀開門帘走了進來,笑着問她道:「姐姐,你莫不是想見見你丈夫嗎?」妻子急忙答應着起床,女郎便請她跟自己走。妻子怕路遠難走,女郎請她不要擔憂。出門後,女郎挽着妻子的手,踏着月色,一起往前走去。約走了幾十步,妻子見女郎走得非常快,自己又走不動,便喊她等等,要回去換雙鞋子。女郎扶她坐在路邊,從自己腳上脫下鞋子,借給她穿上。妻子大喜,穿在腳上竟很合適。於是,又起身跟着女郎,大步如飛地繼續趕路。

不一會兒,就見丈夫騎着一頭白騾子迎面走來。他看見妻子,大吃一驚,急忙下騾問道:「你要去哪裡?」妻子說:「正要去找你呢。」丈夫又問那女郎是誰,妻子還沒來得及回答,女郎已捂着嘴笑着說:「先不要問了吧。娘子奔波了一夜,很不容易;郎君又星夜趕路,想必人和牲口都很累了。我家距這裡不遠,請你們前去住宿,明天一早再走不遲。」夫妻四下一看,見幾步外就有一個村莊,三人便同行,進入村內一個院子裡。女郎喊起已經睡下的奴婢,做飯招待客人。又說:「今晚月色明亮,我們不必點燈了,就坐在花台上的石凳上吧。」丈夫將騾子拴在房檐前的一根大柱子上,就坐下了。女郎對妻子說:「我的鞋子大,可能不大合腳,路上穿着很不舒服吧?你回去時有騾子騎了,請把鞋還給我吧。」妻子連聲道謝,把鞋還給了她。一會兒,酒菜便擺了上來。女郎斟上酒說:「你們夫妻久別重逢,今晚團聚,我借這杯薄酒,表示慶賀!」丈夫也端起酒來回敬。主客歡聲笑語,杯盞交錯,十分投機。漸漸地,丈夫一雙眼老盯着女郎,頻頻用話挑逗她;對久別重逢的妻子,卻一句親熱的話也沒有。女郎也秋波送情,嬌笑着說些情意脈脈隱誨的話。妻子只好默默地坐着,裝出聽不懂的樣子。

又過了很久,丈夫和女郎酒意更濃,說的話越發輕薄起來。女郎又拿起個大杯勸客,丈夫推辭說喝醉了,女郎更加苦勸。丈夫便笑着說:「你如肯為我唱支曲子,我就喝了!」女郎答應,隨即以象牙板撥弄琵琶,唱道:「黃昏卸得殘妝罷,窗外西風冷透紗。聽蕉聲,一陣一陣細雨下。何處與人閒磕牙?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紅繡鞋兒占鬼卦。」唱完,笑着說:「這是市井裡巷中的俗調,不配讓你聽。因現今流行這種調子,所以姑且模仿模仿。」話聲嬌滴滴的,神態更加風騷。丈夫神魂顛倒,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會兒,女郎假裝醉了,離席走開;丈夫也站起身,尾隨着她去了。過了很久,二人還沒回來。伺候三人的奴婢又累又困,都趴在廊下睡着了。只剩下妻子一人坐着,孤孤單單的,心裡又羞又氣,憤懣不堪。想要逃走,但夜色茫茫,又不記得來時的路。心中躊躇着,不知如何辦好,便站起身,偷偷去看二人在幹什麼。剛走近窗子,便從屋裡隱約傳來男女狂盪的聲音。又細聽了聽,只聽見丈夫平時和自己在床上時說的親熱話,這時正向那女郎盡情傾吐,不禁氣得手直哆嗦,心裡發顫。可又沒辦法阻止他們,自己真恨不得跑出門去,跳到溝里死了算了!

妻子氣憤地剛走出門外,忽然看見弟弟三郎騎着馬走來。三郎看見姐姐,急忙跳下馬來詢問怎麼了。妻子向弟弟訴說了事情的經過。三郎大怒,立即跟姐姐回去,徑直衝進那女郎家裡。只見屋門緊閉,裡面仍在傳出咕咕噥噥的情話。三郎舉起塊斗大的石頭,往窗子上猛力砸去,窗格子被砸碎,石頭直飛了進去。只聽屋裡大聲喊道:「郎君腦袋破了,怎麼辦!」妻子聽了,驚愕萬分,大哭起來,埋怨弟弟說:「我沒有要你殺死我丈夫。現在可怎麼辦?」三郎瞪着眼說:「你嗚嗚哭着求我來,剛替你出了心中這口惡氣,你就又護着丈夫,怨怪弟弟!我不願供你支使!」說完返身就想走。妻子急忙拉住他的衣服,說:「你不帶我一起走,要到哪裡去?」三郎一揮手,把姐姐推倒在地上,自己脫身而去。妻子一下驚醒,才知道是做了個夢。

第二天,丈夫果然回來了,騎着匹白騾子。妻子見了非常驚疑,心裡嘀咕着嘴上沒說。過後談起來時,丈夫那一夜也做了個夢,夢中的所見所遇,和妻子做的夢完全一樣,二人大感驚駭。不久,三郎聽說姐夫從遠方回來,也來探問。說話間,三郎對姐夫說:「昨夜我夢見你回來,今天果然就回來了,太奇怪了!」姐夫笑着說:「幸虧沒被石頭砸死!」三郎驚愕地詢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姐夫便將自己和妻子做的夢告訴了他。三郎大吃一驚,原來這晚三郎也夢見姐姐向他哭訴,自已往窗子上拋石頭。三個夢完全相符,只是不知那女郎是什麼人。[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