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國中草藥匯編》:二葉舞鶴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國中草藥匯編》:二葉舞鶴草

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

來源百合科舞鶴草屬植物二葉舞鶴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 Fr. Schmidt,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酸、澀,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用於吐血,尿血,月經過多;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研末敷傷口。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二葉舞鶴草

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

出處《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二葉舞鶴草的全草。7~8月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狀莖細長,匍匐,具節,下部節上生鬚根,上部殘存鱗片和葉柄,均呈纖維狀,棕褐色。當年生鱗片2,包於莖的基部,膜質,有紫斑。莖直立,有縱溝,通常下部具暗紫色斑點。

葉通常2片,生於莖的上部,葉柄長6~10厘米,葉心形或卵狀心形,半革質,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微波狀,具極短的細睫毛,下面沿葉脈被粗毛;葉脈羽狀弧曲。

總狀花序頂生,每2~3朵花從小苞腋內抽出;花梗細長;花小,白色,花被片4;雄蕊4,與花被片對生;子房2室。漿果球形,紅色,有種子1~2。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於高山林下。分布陝西、甘肅等地。

性味《甘肅中草藥手冊》:"酸澀,微寒。"

功能主治《甘肅中草藥手冊》:"涼血,止血。治外傷出血,並可試用於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等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

複方①治外傷出血:二葉舞鶴草研末外敷。(《甘肅中草藥手冊》)

②治吐血:二葉舞鶴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③治月經過多:二葉舞鶴草五錢,地榆炭四錢,茜草三錢,旱蓮草三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二葉舞鶴草

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

英文名All grass of Twoleaf Beadruby

出處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二葉舞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ianthemum bifolium (L.)F.W. Schmidt[Convallaria bifolia L.]

採收和儲藏:7-8月採收壤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二葉舞鶴草,多年生草本,高8-15cm。根莖橫走,有節,下部生鬚根,上部殘留葉柄和鱗葉腐爛後的纖維;當年生鱗片2片,包於莖基,膜質,有紫斑。莖有條棱,光滑,綠色,通常下部具暗紫色斑點。

葉通常2片,在莖頂互生;葉柄長5-10cm;葉片常微呈肉質,三角心形,長2-5cm,寬1.5-4cm,有的可達6cm,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毛;葉脈多條,平行弧曲,纖細有分枝。總狀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花被片4,中脈明顯;雄蕊4,着生花被片基部並與之對生;子房上位,幾無花柱,柱頭略呈頭狀。

蒴果球形,紅色,直徑3-6mm。種子卵圓形,種皮黃色,有顆粒狀皺紋。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高山山地林下潮濕腐殖質土壤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化北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根含6種皂甙(A、A1、B、B1、C、和D),其A、A1、B、B1屬呋甾醇類皂甙,C、D屬螺甾醇類皂甙,新近鑑定1種螺甾醇皂甙其結構為:3-O[(2-O-β-吡喃木糖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吡喃葡萄糖基(1→4)-吡喃葡萄糖基(1→4)-β-吡喃半乳糖基]-(25R)-螺甾-5-烯-3-β-醇-12酮

性味酸;微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吐血;尿血;月經過多;外傷出血;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複方1.治外傷出血:二葉舞鶴草研末外敷。(《甘肅中草藥手冊》)2.治吐血:二葉舞鶴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3.治月經過多:二葉舞鶴草五錢,地榆炭四錢,茜草三錢,旱蓮草三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甘肅中草藥手冊》:涼血,止血,治外傷出血,用於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等症。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二葉舞鶴草,醫學百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