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他們的花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他們的花園》是魯迅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

小娃子,卷螺發,

銀黃面龐上還有微紅,——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破大門,望見鄰家:

他們大花園裡,有許多好花。

用盡小心機,得了一朵百合;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好生拿了回家,映着面龐,分外添出血色。

蒼蠅繞花飛鳴,亂在一屋子裡——

「偏愛這不乾淨花,是胡塗孩子!」

忙看百合花,卻已有幾點蠅矢。

看不得; 捨不得。

瞪眼望天空,他更無話可說。

說不出話,想起鄰家:

他們大花園裡,有許多好花。

注釋和賞析

【析】 本篇最初發表於1918年7月15日 《新青年》 第五卷第一號。

這是一首富有象徵意味的詩。表面看來,它在講述一個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凡的家庭小故事: 一個小孩十分羨慕鄰居家的花園,因為那裡面有許多好花,他用盡心機得了一朵又白又光明的百合帶回家中。可是,不僅滿屋亂飛的蒼蠅在花上拉了矢,而且他因此受到了大人的斥責。孩子無話可說,他又想起了鄰居家有着許多好花的大花園。事實上,魯迅在這首詩中深刻揭露了封建黑暗勢力對新思想的玷污和破壞,反映了當時的有志之士和愛國青年渴望民主、科學的迫切心情。


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沒有改變,仍然處在一潭死水般的悲慘境地之中。當時新生的一代,紛紛把目光投向域外,企圖向外國尋求真理,用西方的政治思想、科學技術來改變中國舊的那一套。但是,任何新東西一傳到中國,就像「落在黑色的染缸里似的,無不失了顏色」(《熱風·隨感錄》四十三)。真理的新聲一到中國便被封建毒素玷污了。詩中那朵從鄰家大花園中得來的「又白又光明」的百合,一拿回家便玷污上了 「幾點蠅矢」,就是形象地說明這個意思。不僅如此,頑固的封建勢力視而不見自己 「屋子」里的「蒼蠅」,反而訓斥信奉新思想的人「糊塗」、「偏愛這不乾淨花」,這又是多麼惡毒的污衊和攻擊!

詩人的心情是沉重的,這是何等黑暗的現實!他寫小娃子看着被蠅矢玷污的百合,「看不得;捨不得。瞪眼望天空,他更無話可說」。實際上正是夫子自道。但是,中國的新一代,「銀黃的面龐上還有微紅」,「正要活」,雖然生活在落後閉塞的泥淖里,生命力並沒有消逝,希望存在於心中:「他們大花園裡,有許多好花」。好花,就是真理。中國的有志之士和愛國青年堅信終有那麼一天,真理的新聲會傳入自己的祖國並取得勝利。詩人並沒有失望,詩歌的結尾正反映了他對祖國未來的希望與信心。

新文學運動中詩體改革的實踐最早,但當時一些新詩探索者,往往並不能夠擺脫舊詩的影響。而魯迅的這首詩,同1918至1919年發表的另外五首詩一樣,從形式到思想內容都是新的。這首詩思想深邃,寓意深刻,結構完美,語言樸實,在新詩初創期可謂獨樹一幟,光彩照人。但魯迅作新詩不多。他後來解釋道:「因為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待到稱為詩人的一出現,就洗手不作了。」 ( 《集外集·序言》)[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