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藥大辭典》:糯米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藥大辭典》:糯米藤

來自網絡的圖片

基本信息

拼音注音 Nuò Mǐ Ténɡ

別名 捆仙繩(《天寶本草》),糯米菜(《峨嵋藥植》),糯米草、米漿藤(《貴州民間方藥集》),生扯攏、筲箕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鐵箍蔓草(《貴陽民間藥草》),玄麻根(《四川中藥志》),紅米藤、紅飯藤(《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霧水葛、自消散、鐵節草(《廣西中草藥》),小鐵箍、小粘藥、紅頭帶(《雲南中草藥》),紅石薯、豬仔菜、貫線草(《福建中草藥》),土加藤(《雲南中草藥選》)。 出處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為蕁麻科植物糯米團的帶根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於溪谷林下陰濕處,山麓水溝邊。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產於四川、貴州、浙江等地。 原形態 糯米糰,又名:蔓薴麻。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斜傾,或下部臥地而頂部上伸,通常有剛毛。主根粗肥,圓錐形。葉對生,卵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5~7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全緣,基脈3出,網脈在葉背者明顯,有剛毛,上面粗糙,或有剛毛;無柄或有短柄;托葉闊卵形。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簇生於葉腋,黃綠色;雄花被裂片3~5,在蕾中鑷合狀排列,裂片急內彎,背部有橫折,形成一環,環上有剛毛,雄蕊5;雌花花萼筒狀,柱頭鑽形,瘦果闊卵形,先端尖,縱棱突起,黑色,光滑。花期7~8月。

性狀 乾燥帶根全草,根粗壯,肉質,圓錐形,有支根;表面淺紅棕色;不易折斷,斷面略粗糙,呈淺棕黃色。莖黃褐色。葉多破碎,暗綠色,粗糙有毛。氣微、味淡。

性味 甘苦,涼。

①《貴陽民間藥草》:"酸辛,寒,無毒。"

②《四川中藥產》:"性平,味淡,無毒。"

③《福建中草藥》:"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健脾,止血。治療瘡,癰腫,瘰癧,痢疾,婦女白帶,小兒疳積,吐血,外傷出血。 ①《天寶本草》:"治跌打傷,癢癧,諸瘡癰疽發背。"

②《峨嵋藥植》:"根:搗爛,敷治刀槍傷。"

③《貴州民間方藥檠》:"補虛,催乳。"

④《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增血液,健脾胃,固中養血。燉肉內服治心臟衰弱。"

⑤《四川中藥志》:"健脾補腎。治乳炎及小兒疳積。"

⑥《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健脾消積,止血。治疔瘡,九子瘍,小兒食積脹滿,外傷出血。"

⑦《雲南中草藥》:"接骨生肌,消炎止瀉。治痢疾,痛經。"

⑧《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吐血,濕熱白帶,對口瘡,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者1~3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複方 ①治濕熱白帶:鮮蔓薴麻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小兒積食脹滿:糯米藤根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血管神經性水腫:糯米糰鮮根,加食鹽搗爛外敷局部,四至六小時換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④治癰瘡膿腫:霧水葛適量搗爛,初起者加食鹽少許調敷;已成膿者加黃糖調敷。(《廣西中草藥》)

⑤治下肢慢性潰瘍:霧水葛、三角泡、桉樹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⑥治對口瘡:鮮蔓薴麻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⑦治痢疾,痛經:糯米草二至三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糯米藤

拼音注音 Nuò Mǐ Ténɡ

別名

捆仙繩、糯米萊、糯米草、米漿藤、生扯攏、筲箕藤、鐵箍蔓草、玄麻根、紅米藤、紅飯藤、霧水葛、自消散、鐵節草、土加藤、蔓苧麻根、紅石薯、豬仔菜、貫線草、小鐵箍、小粘藥、紅頭帶、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糯米糰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onostegia hirta(Bl.)Miq.[Urtica hirtaBl.;Memorialis hirta(Bl.)Wedd.]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溪谷林下陰濕處,山麓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基部伏臥,長達1m左右,通常分枝,有短柔毛。葉對生;有短柄或無柄;葉片狹卵形、披針形或卵形,長3-11.5cm,寬1.2-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淺心形,全緣,無毛或疏生短毛,上面稍粗糙;基生脈3條。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簇生於葉腋,淡綠色;雄花有細柄,花蕾近陀螺形,上面截形,花被片5,長約2mm,雄蕊5,對生;雌花近無梗,花被結合成筒形,上緣被白色短毛,內有雌蕊1,柱頭絲狀,脫落性。瘦果卵形,長約1mm,先端尖銳,暗綠或黑色,有光澤,約有10條細縱肋。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對氣候、土壤適應性較強,土壤以較濕潤、肥沃的夾砂土較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四川地區於3~4月播種。整地後,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6cm開穴,深約7cm,要穴大底平。施人畜糞水後,每1hm2用種子7.5kg,與草木灰、人畜糞水拌勻撒穴里。

田間管理 苗高7~10cm時勻苗、補苗,每穴有苗4~5株,並除草、追肥1次。在6月、8月、11月各再中除、追肥1次。以後每年出苗時和5月、11月各中除、追肥1次。肥料春夏以人畜糞水為主,冬季施土雜肥。

性狀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乾燥帶根全草,根粗壯,肉質,圓錐形,有支根;表面淺紅棕色;不易折斷,斷面略粗糙,呈淺棕黃色。莖黃褐色。葉多破碎,暗綠色,粗糙有毛,潤濕展平後,3條基脈明顯,背面網脈明顯。有時可見簇生的花或瘦果,果實卵形,頂端尖,約具10條細縱棱。氣微,味淡。 性味 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健脾消積;利濕消腫;散瘀止血。主乳癰;腫毒;痢疾;消化不良;食積腹痛;甙積;帶下;水腫;小便不利;痛經;跌打損傷;咳血;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

複方

①洽濕熱白帶:鮮蔓芋麻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②治小兒積食脹滿:糯米藤根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③治血管神經性水腫:糯米糰鮮根,加食鹽搗爛外敷局部,四至六小時換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④治癰瘡膿腫:霧水葛適量搗爛,初起者加食鹽少許調敷;已成膿者加黃糖調敷。(《廣西中草藥》)⑤治下肢慢性潰瘍:霧水葛、三角泡、按樹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⑥治對口瘡:鮮蔓芋麻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⑦治痢疾,痛經:糯米草二至三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各家論述 1.《天寶本草》:治跌打傷,癢癧,諸瘡癰疽發背。 2.《峨嵋藥植》:根:搗爛,敷洽刀槍傷。

3.《貴州民間方藥集》補虛,催乳。

4.《民間常用單藥匯編》增血液,健脾胃,固中養血。燉肉內服治心臟衰弱。

5.《四川中藥志》健脾補腎。治乳炎及小兒疳積。

6.《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健脾消積,止血,治療瘡,九子瘍,小兒食積脹滿,外傷出血。

7.《雲南中草藥》接骨生肌,消炎止瀉。治痢疾,痛經。

8.《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吐血,濕熱白帶,對口瘡,跌打腫痛。

摘錄 《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糯米藤, 藥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