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倔強的父親(江文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倔強的父親(江文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倔強的父親(江文啟)》中國當代作家江文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倔強的父親(江文啟)

父親在世時,以慈祥和藹著稱,知道父親的人,對父親都有很好的評價。的確如此,我們在父親跟前長大,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受益匪淺。 父親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當時正處於國內軍閥會戰時期,在父親十五六歲時,趕上日本鬼子進中國,來到我們家鄉冀南大地。父親曾在我們鄰村給鬼子修炮樓。聽父親說,當民夫是按家庭人口攤派去的,有錢的地主老財,出幾個錢,就不用去人。沒錢的窮人,只好去人幹活。去時自己帶着吃的,吃飯時吃着涼窩窩頭,有時炮樓里的偽軍會給燒些開水。出夫的都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人。

打我記事時,已是生產隊了。那時父親是飼養員,常常趕着馬車去邯鄲給隊裡拉煤。一去五六天。走時母親總給父親蒸一袋子玉米面卷子,父親到路上歇息時,住在車馬店。用店裡的開水泡着卷子吃,有時回來時父親會給我們買些黑棗柿餅之類的山裡貨。我們會歡天喜地。

在父親八十歲時,我們這往縣城已通了公交車。有次父親去縣城的大哥和五弟家。他先去的大哥家,後去的五弟家,在五弟家呆了一會兒,五弟家來了親戚,父親要回來,五弟說開車送他,父親不讓,五弟認為父親會在路邊等公交車。誰知父親竟一路走回了家。那時候父親沒有手機回來走了三個多小時。

聽說父親走着回到家,我們感到很吃驚。要知道那時父親已經是八十多歲的人了。縣城離家有三十里地,我們平時騎自行車也要一個小時。

想着父親順着柏油路,一路風塵僕僕,蹣跚的腳步,略帶彎曲的背影,我們常常自嘆不如。

平凡的父親,倔強的父親,為了不麻煩自己的孩子,寧願自己苦些累些。在人生的路上為我們撐起一片天,印證一個信念。

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秉性,大哥竟兩次徒步去北京。大哥今年已是七十歲的人了,夏天,他步行到了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緬懷偉人。

從父親倔強的脾氣里,我仿佛看到一種愛,一種無私的愛。為了不麻煩別人,寧願自己苦些累些,在生活中磨礪着自己。也許這就是天下做父母的淳樸共性吧,為了孩子甘願吃苦,為了生活,樂於奉獻。[1]

作者簡介

江文啟,網名雨花石,河北邯鄲曲周人,小學一級教師。曾在報紙和網絡平台發表詩和文章,相信詩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