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龍宮」之春(查生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龍宮」之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五龍宮」之春》中國當代作家查生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五龍宮」之春

五龍宮,我魂牽夢縈的記憶,一世割捨不下的戀戀情懷,我願意再次回到你身旁,再次輕輕感受你的氣息、你的葳蕤、你的深邃……

五龍宮,是由幕埠山脈延伸到南山頭,繼續向東北延伸中的一座山,山的北面是殷祖鎮徐勝祠堂、張海村,山的南面是劉仁八鎮大董村,也就是我的家鄉,五龍宮既是山,也是山名,是我家鄉秀美而生機勃勃的,與家鄉人生生不息,同生共長的——聖山。

千百年前,我們祖先遷移到五龍宮山腳下,千百年來,我們依靠五龍宮的龍脈、香火和精氣神,繁衍不止,生生不息。

當殘雪消融,小溪流水淙淙跳下五龍宮;當紫燕銜回幾條毛毛蟲,「啾啾」喚醒樹杈窩中的孩子;當牧童騎牛上山,柳笛聲聲過嶺又過坡的時候;我知道,五龍宮春來了,甦醒的五龍宮山峰逶迤起伏,如處子胴體起伏措落有致,遠山的黛色似墨玉溫潤,近看山巒嫩綠鵝黃,薄霧淡雅,有如雲紗飄逸在層林、竹海,怕四月芳菲盡,山中桃、杏、梨花爭端艷,蜜蜂飛舞採花忙……

我的父老鄉親喲,總是醉心於春寒料峭中,上五龍宮踏青,去五龍宮廟朝拜,每逢初一、十五上山敬香,大清早,叔伯、大爺大媽們虔誠地辦好香、紙、爆竹,背上黃布袋,岀村口,過田壟,麥苗已岀齊,今年又是老面饅頭香濆濆,來到山腳下,沿着古老的青色麻石板路上山,青石板路面濕漉漉,路兩邊草葉上露珠晶瑩剔透,反射岀五彩斑斕的朝霞,小四腳蛇、蜈蚣蟲和百節蟲,時不時地竄過草叢、爬過腳背,嚇得行人心驚肉跳!前後相伴而來的小伙子們,輕提一把鋤頭走進竹林,探尋去年被人遺忘的冬筍,找尋岀土一尺三的南竹筍;還有村里那些甜美水靈的大姑娘、小媳婦,頭纏素底蘭草花絲絹,手挎各種別致竹籃,約三邀四進山撿磨菇、抽水竹筍、挖蘭草花,運氣好的,碰到磨菇窩、竹筍窩了,一下子能裝滿一整藍;運氣好的,挖到「九節蘭」、「百節蘭」,這是蘭草花中的極品,比下凡的仙女還少,她們在草叢中花蝴蝶般時隱時現,停不下來的嬉笑怒罵聲在風中飄蕩,不時地,打擾剛剛甦醒的雲雀、畫眉,恬噪的飛上枝頭、飛向遠方,給朗朗的山增添三分靈醒。 快到日中,和煦的陽光斜射進五龍宮驛道之頂的涼亭,不知建於哪個年代的石木結構涼亭,有兩排長木凳,木凳已發裂,人坐上去「吱吱嘎嘎」地響,兩邊圓拱亭子山門,由四根一尺見方、一米八高的石柱,托起涼亭上方斗拱、青瓦和飛檐屋脊,涼亭南門旁邊豎着一塊兩尺建方的青石板,石板斷裂未倒,據說青石板上面篆刻的銘文,是記載此涼亭建造的由來,但字跡模糊,隱約只看得見「明崇禎年……」等字。坐在涼亭中喝茶小憩,踏青、敬香的香客們,在低聲細語,交談「點了幾盞燈」,敬了幾柱香,奉了多少香火錢;說話功夫,挖冬筍的小伙子們走進涼亭歇息,個個手提竹籤穿起的五六、七八支玉筍,中午又能討好媳婦,又能給自家飯桌上增添些許鮮嫩的春意了;正當小伙子們相互吹牛、比拚誰挖的筍子又大又嫩的時候,抽水竹筍、挖蘭草花、撿磨菇的大姑娘、小媳婦嬉嬉嚷嚷地,翠鳥般「嘰嘰喳喳」地走進涼亭,汗水把頭髮粘在臉頰,紅艷艷的俊俏臉龐,像山間盛開的桃花,水靈靈的雙眸閃耀着明淨的純樸與甜美,竹籃里裝滿了水竹筍、野磨菇、蘭草花,挖到「九節蘭」、「百節蘭」的,小心翼翼用塑料袋包好帶土的花根篼子,再用細絲帶固定挷好花莖,不讓一朵花受傷,不讓一根莖折斷,這樣,下山後,水竹筍、野磨菇、蘭草花,拿到小鎮去售賣,煞是緊俏搶手,能賣岀個好價錢,就讓這些山野原生態美味,被吆喝成家鄉小鎮的繁華,就讓這沁人心脾的幽幽蘭草花香,引來四面賓朋、八方貴客吧! [1]

作者簡介

查生教,岀生於1968年9月,湖北省大冶市人,中國銀行員工,中共黨員,業餘文字愛好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