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師禮讚(陳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師禮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教師禮讚》中國當代作家陳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教師禮讚

此值教師節來臨之際,謹致以崇高的敬禮!

我謳歌教師,這是偉大的職業。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職業之所以光輝,不僅在於授業、解惑,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鑄造年青一代的靈魂,讓他們具有美好的心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民族生生不息之大計。教師責任之重,工作之艱巨,無以復加。

教師值得全社會來尊重,中國自古就崇師。戰國時百家爭鳴,授徒傳道,私學蓬勃興起,就有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如此,老師也叫師父。師父,就是以老師為父。呂不韋之《呂氏春秋·勸學》云:「事師之猶事父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事奉老師,要像事奉父親一樣。但戰國以後的一千多年裡,戰爭頻發,改朝換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至唐朝中期,韓愈開一代師風,私人開辦的私塾和官方開辦的太學蓬勃興起。寒門學子們尊師樂道,夢想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古代尊師敬師,今天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政府就決心要把教師打造成「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1985年,中國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建立了教師節。1994年,中國又頒布了《教師法》,保障了教師的合法權益,為教師隊伍的建設做出了貢獻。《教師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教師節和《教師法》閃着耀眼的光輝,令億萬人民矚目,令舉國上下歡呼。

中國教師,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培養出國家騰飛所需的億萬人才。其披星戴月,令世人動容;其嘔心瀝血,驚天地而泣鬼神。教師們鋤草施肥,精心培育着每一株盛開的花朵;教師們起早貪黑,辛勤耕耘着受社會影響而風化的土地;教師們廢寢忘食,日夜防備颱風暴雨的侵襲。教師們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公而忘私。偉哉,教師赫赫巍巍,功可蓋世;壯哉,教師巍巍蕩蕩,超今冠古。縱觀山川大地,其瑰麗、雄偉,唯教師之精神可與之媲美。

為答疑解惑,你們讀書破萬卷。你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為此,你們廣博地瀏覽群書,上知天文地理,下曉五行術數,諸子百家,無所不包。你們頻繁地涉足古今中外,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先秦希臘,統統納入囊中。你們如海綿吸水般地儲存知識,似水庫容納山水般地接受前人學說。你們不遺餘力,精通詩詞歌賦,熟讀四書五經,為的就是能遊刃有餘地幫學生釋疑解困,指點迷津,引導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里。此只是教師之一面,即為業師,着重於知識傳授。

教師亦為人師,教師是道德楷模,以其人格感化學生。教師有句格言,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身先士卒。你們以高尚的情操,培植學生的真善美;你們以堅韌的性格,培養學生的百折不饒。有些高傲的小公主,說不得,更批評不得;有些淘氣男孩,屢次教育無用,罵不得,打不得,萬般無奈。你們唯有用愛心軟化,用熱情溫暖,用自身為榜樣,潛移默化。學生的點滴進步,無不滲透着你們的汗水;學生的茁壯成長,莫不浸潤着你們的心血。你們春風化雨,澆灌着學生乾涸的心田;你們傾三江之水,清理着學生身上的污泥濁水。你們以自身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教育學生成長,穿越時空,影響學生一生。

對工作,你們兢兢業業;對學生,你們百般呵護;對教學,你們一絲不苟。你們常為備課、批改作業而披星戴月,你們常為班集體建設、為後進生轉變而殫精竭慮。你們甘做孺子牛,俯下身子,給學生當牛做馬。你們甘為人梯,讓學生踩着你們的肩膀,去攀登新的高峰。你們鑄造着民族魂,你們圓滿着中國夢;你們托起了明天的太陽,你們撐起了未來的希望。

你們敬崗愛業,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愛護學生如愛護自己的眼睛。你們視疾病為常客,不輕易請假,不願意使學生的學業受到影響。平時頭疼腦熱,自我按摩一下,依然慷慨激昂;傷風感冒,悄悄地吃點藥,依舊瀟灑自如。有的教師癌症晚期,顫顫巍巍,還叫人攙扶着走進課堂,坐着講課。你們深知自己肩負着培養和造就人才的重任,不能耽誤學生。你們發光發熱,照亮了學生的前程。這是教師最大的幸福,教師悲傷的是不能再為學生講課。正如蘇芮在《牽手》中所唱:「因為愛着你的愛,因為夢着你的夢,所以悲傷着你的悲傷,幸福着你的幸福……」此為教師之心聲,當擊節歌之。

你們是國家之精英,你們是民族之心靈。你們凝聚着中華民族精神,你們鑄造着後代子孫的鋼筋鐵骨。你們值得人們尊敬,值得大家效法、學習。然而毋庸置疑,教師中亦有敗類,但不能因為有害群之馬,進而以個體否定整體。如此,當有人揮舞着師腐的大棍,我則高歌對教師的禮讚

偉哉,教師。唯天為大,唯師之精神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祝教師節日快樂![1]

作者簡介

陳奮,上海天山中學67屆初中畢業,1970年7月去黑龍江孫吳縣興北公社西南屯插隊落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