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總是發燒,妙嗎?(張玉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總是發燒,妙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總是發燒,妙嗎?》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總是發燒,妙嗎?

總覺得「發燒」一詞有點不妙,可偏偏有人說,此乃「名人效應」。

那麼,「名人效應」就對嗎?未必。

請細品一則發生在現代的真人真事。這就是,自打莫言得了諾貝爾獎,他家鄉高密的故居就一再橫遭不幸:前來參觀的人,竟然一再在現場「拔草」、「摘花」、「揪葉」,因為他們突然天真起來,竟然以為只要帶走一根這裡的草或摘走一片這裡的葉,就能讓他們的孩子也沾上靈氣,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得個大獎。也許,這樣做的人只是出於「人云亦云」的從眾心理,但此舉卻鬼子掃蕩似地分明造就了小院的不幸,眼看好端端的樹成了光杆司令,莫言先生能不暗暗叫苦?

自然,這就是「迷信」,當迷信不期而至,只要靜下心來細想想,就准能發現它的荒唐透頂與莫明其妙。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請再看一個更生動的古代故事。

楊貴妃死後,是葬在馬嵬坡的,自然墳前有個黃土堆。話說離這不遠有戶人家,這家的女兒又丑又黑,三十多歲沒找到婆家,於是心急如焚。一天夜晚,她曾跪在貴妃墳前大哭,並呼天搶地說:「你怎麼那麼美,我為什麼這麼丑?」 而奇蹟也就在這一天發生了,深夜,當她把沾滿墳土的臉洗乾淨後,突然發現自已變得又白又嫩,十分漂亮,不久就找到了一個如意郎君。不久此事傳開,人們都說楊貴妃墳上的土是美容霜,紛紛趕來取土擦臉,外地人也爭先恐後地跑了來,競相包一些土回家帶給妻子女兒,致使貴妃的墳堆越來越小。後來,為了不使墳墓淹沒,守墳人只好用青磚把它嚴嚴實實地砌了起來,人們儘管弄不到「美容霜」了,但仍然會取些「貴妃粉」--墓邊的土--帶回去做為紀念,並盼望着也能出現一個奇蹟。

其實土就是土,肯定與美容無關,但只因這土是出現在「名人」貴妃娘娘墳前的,便糊裡糊塗地覺得用它來美容定有奇功妙效。

難道真的有奇效?細想想,怕是鬼才相信

於是進而想起一則真人真事。據《中國文化報》2001年12月11日消息,敢於報名參加中國歌手「金號獎」大賽的「成名歌手」極少極少,為什麼?因為大賽有個要求:參加者必須「真唱」。而一旦要求「真唱」,某些所謂的「成名者」也就立刻傻了眼,以至根本不敢報名。於是,這些所謂的「成名者」究竟是真還是假,也就立刻讓人懷疑起來!試想,如果那小子分明是假唱,發燒友們卻曾迷得死去活來過,豈不是莫明其妙?正如上文提到的「老墳土」,明明「土就是土」,有人卻千里迢迢地跑了來,還弄回去做美容劑用, 此舉究竟是「聰明無比」還是「糊塗透頂」,豈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如此看來,發燒不妙!智者肯定不輕易發燒。

自然,真正該發燒的(比如對帕瓦羅蒂)除外。[1]

作者簡介

張玉庭,安徽作協會員,《讀者》雜誌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