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Z37/38次列车

Z37/38次列车中国铁路运行于首都北京至湖北省会武汉之间的直达特快列车,自2004年4月18日起开行,由武汉铁路局武汉客运段直达车队负责客运任务,是在第五次大提速之后,北京与武汉之间开行的4对直达列车中的一对,由T37/38次列车升级而来,其前身1950年即已开通。列车使用25T型客车,沿京广铁路运行,行程1225公里,途经北京、河北、河南、湖北三省一市。列车最高时速达160公里,中途停靠孝感站,其中北京西站至武昌站运行10小时38分,使用车次为Z37次,武昌站北京西站运行10小时50分,使用车次为Z38次。截至2014年10月,该列车多次被评为“红旗列车”,唯2003年称号曾被撤销,次年恢复[1]

目录

历史

1949年11月15日,铁道部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铁路调图,开行了北京至大智门的137/138次列车:379。1951年,京汉铁路上的两班汉口(大智门)-北京列车为7/8次直快和103/104次普客,而37/38这对车次于20世纪50年代末即用于京汉列车上。此后,该列车提出了“想在旅客上车之前,急在旅客旅途之中,帮到旅客下车之后”的服务理念,这一理念也被推广至全路。1975年,该列车车次改为137/138次,等级仍为直快,直至1981年改为特别快车后才重新开始使用37/38这对车次。

1989年及以前,37/38次列车使用俗称“绿皮车”的22型非空调客车,超员现象时有发生,春运期间更超员200%以上。列车为应对超员曾进行过多次扩编:1984年8月1日起,由16辆扩大到18辆编组,9月21日继续扩大到20辆,成为当时中国铁路编组最长的列车。1990年,37/38次列车的车底更换为中国铁路25A型客车,成为湖北最早的空调列车。

1996年1月21日,北京西站启用,37/38次成为北京西站接发的首批列车之一。次年4月1日,该列车更换中国铁路25K型客车,升级为K37/38次快速列车。2000年10月21日,K37/38次列车在中国铁路第三次大提速中规范为T37/38次列车,车体、径路不变。

2004年,T37/38次列车首次面向社会招聘乘务员,升级为直特后仍采取这一举措。同年4月12日,T37/38次更换中国铁路25T型客车,同月18日升级为Z37/38次直达特快列车,原车次得以留空。然而,由于采取全列软卧编组,Z38次升级初期的客流量不甚理想。2009年7月1日,Z37/38次改用由北京铁路局转配、原用于Z85/86次列车、供电制式为AC380V的25T型车底,本务机车由配属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的SS9G改为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的DF11G,原有的DC600V车底转配哈尔滨铁路局。同年11月18日,该列车调整编组,编入3辆硬卧车。

2012年12月21日,因应京广高速铁路全线开通,北京至武汉间的部分普速列车停运[2],但Z37/38次列车得以保留。

列车编组

Z37/38次自2004年4月18日起采取18节列车编组,为全列卧铺列车,分为硬卧、软卧、高级软卧等不同的档次。硬卧车票与特快列车相同。该列车2004年提速时原定使用四方-庞巴迪-鲍尔(BSP)制造的25T型客车(2003年即已到货),但由于供电制式与计划牵引该列车的韶山9G型电力机车不兼容而改用长春轨道客车制造的国产化25T型,原定配属郑局武段的庞巴迪车底也转移至上海铁路局

视频

Z37/38次列车 相关视频

Z37/38次:与同龄的红旗列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