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NbFz重战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NbFz重战车
图片来自moxingfans.com

NbFz坦克德语Neubaufahrzeug,意为“新型结构车”)是希特勒掌权后,为了让德军有自己的重型战车而发展的计画。

NbFz坦克的多炮塔,又重又慢的特性,使得这辆坦克非常不适合进行闪电战[1] ,因此,只有生产五辆就停产了。虽然有三辆在1940年参加了挪威战役,但此战车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德国的工业技术。

战斗纪录

虽然这些坦克并没有进入生产,但它们成为纳粹德国在1939年柏林举办的国际汽车博览会之宣传工具。

在此之后,为了入侵挪威而成立了一个装甲师并编入了那三辆原型车。在入侵行动中有两辆遇到机械问题而无法继续前进,仅有一辆成功抵达前线,继续跟著其他德军推进。

4月22号,战车遭遇到由英国和挪威人所组成的防线,英军配备的博斯反坦克步枪可以轻松打穿战车的装甲。在数次被击之后,一名组员阵亡,战车撤退。其他的德军仍然继续推进并且攻击英军的侧翼,迫使他们撤退。

没人知道这些战车在挪威战役后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一台NbFz存活下来。根据英国在1945年所找到的文件,剩下的NbFz坦克在1941年申请报废,1942年开始执行,该坦克的报废日期一样也不清楚,但一直被认为和Sturer Emil原型车开始建造的日期是一样的。

根据现代的德国文件,1941年6月,三辆NbFz战车曾被编入第一装甲师群,于今日的乌克兰与BT-7发生战斗并被击毁。

虽然说没有任何NbFz存活,但有从它身上遗留下来的零件,目前存放于挪威,柯凡(Kvam)的古布朗斯多战争纪念收藏馆(Gudbrandsdal War Memorial collection)

发展

1920至1930年代期间,有数个国家对于多炮塔战车感到兴趣,并且开始实验自家的战车。英国维克斯在1926年首先建造了一辆维克斯A1E1独立号坦克,这个让苏联有了灵感,因而创造出T-35重型战车,1933年生产了61辆。

Neubaufahrzeug 的计画始于1933年,德国国防军要求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开始发展大拖拉机(Großtraktor),“大拖拉机”只是一个重型战车的代号,因为当时德国仍然处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两间公司所设计的战车有很大的相似度,主要的不同在于武器的配置,两间公司的设计都有一门75毫米KwK L/24主炮以及一门37毫米KwK L/45副炮,莱茵金属的设计是将37毫米炮放置于75毫米炮的上方;而克虏伯则是放在75毫米炮的旁边。两种设计都有在前方及后方放置一个副炮塔,这些炮塔是有经过调整的一号战车炮塔,炮塔上有一挺机枪。

莱茵金属的设计被指定名为PzKpfw NbFz V,克虏伯则是PzKpfw NbFz VI,这些设计意图实现在装甲部队担任重型战车的角色,但此设计也显现出过于复杂且不适合接下重型战车的职位。

虽然缺点众多,但计画仍然继续实行,借由设计、生产、测试这些战车所获得的经验,以了解真正的需求,为的就是建立新的德国军队。

1934年,莱茵金属建造两辆使用软钢的原型车,两辆仍然是莱茵金属的设计,1935和1936年,另外生产的三辆原型车则是拥有合适的装甲,搭配著克虏伯炮塔。

参考文献

  1. 闪电战,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