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MGM-29 中士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MGM-29 中士导弹美国的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短程地对地导弹,该型导弹由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1962年被美国陆军用来取代MGM-5导弹,1963年后被部署至美国以外。战斗部为W52型核弹头或者是高爆炸药,197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被MGM-52导弹取代。

中士导弹还被用作侦查员(Scout)洲际导弹的第二级,改进后的中士导弹还被用作运载火箭发动机。例如朱诺C型火箭以及朱诺I型火箭。

简介

“中士”(Sergeant)是美国陆军研发的第一种固体燃料地地导弹。其作为美国陆军的中程战术弹道导弹替换了MGM-5“下士”(Corporal)导弹。早在1948年,喷气推进研究所(JetPropulsionLaboratory,JPL)和聚硫橡胶公司(Thiokol)就开始在“中士”的命名下为陆军研发新型固体推进火箭了,但其未能为实用化的战术导弹提供可接受的发动机。然而,通用电气公司在其XSSM-A-13“赫尔墨斯”A-2工程中继续了固体火箭的研发,一种内含“星形燃烧”的设计被安装于RV-A-10测试载具上进行试验[1]。这是一种核心燃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燃料的表层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该型号发动机兼顾了较早的末端燃烧发动机和核心燃烧发动机的优点,即推力稳定和质量较轻。1953年中期RV-A-10测试计划完成,但SSM-A-13“赫尔墨斯”A-2导弹计划下马。同时,陆军向数家公司发出订单研发一种新型固体燃料地地导弹,命名为“中士”。“中士”战术地地导弹工程终于在1955年1月正式开始,喷气推进研究所作为主要合同商,导弹代号则为SSM-A-27。有些信息源指出代号是SSM-A-26,但这显然不正确。SSM-A-27的命名使用时间很短暂,一位美国陆军在1955年6月就停用这套命名系统了。

“中士”导弹的首次试验是在1956年,随后斯佩里·犹他(SperryUtah)公司被选为负责生产的主要副合同商。1960年斯佩里成为了“中士”导弹的主要合同商,1962年“中士”第一次被正式部署。此时,该导弹已被赋予代号XM15型炮兵制导导弹(GuideMissile,ArtilleryXM15),然后开始迅速替代所有的MGM-5“下士”导弹。与“下士”相比,“中士”的实用性显然更强,其固体火箭发动机比“下士”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更为安全可靠。制导方式也不相同,“中士”采用斯佩里陀螺仪公司生产的AN/DJW-8惯性导航系统而非指令制导系统。这对干扰的抵抗力更强,也需要更少的地面设施。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不能停止,该导弹的射程由空气沙城控制,其在预设飞行段的中段就会被制导系统启动。这些空气刹车抵消发动机推力,导致导弹遵从弹道轨迹返回地表。一套完整的“中士”系统的机动相较“下士”而言显著地轻松,且到达发射位置不到一小时之后就可发射导弹(相较之下“下士”需要9个小时)[2]

1963年XM15“中士”导弹被命名为XMGM-29A,其很快改为MGM-29A。1972年MGM-52“长矛”(Lance)开始替换MGM-29A,1977年5月最后一枚“中士”导弹从美国陆军退役。为美国陆军总计生产了约500枚MGM-29导弹。

视频

MGM-29 中士导弹 相关视频

火箭军装备新一代地对地导弹 可对2000公里范围移动目标进行打击
中国最强洲际导弹东风41试射成功!威力恐怖,可打击美国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