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06年國際足聯世界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06年世界盃:意大利點球戰勝法國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2006年國際足聯世界盃(英語:2006 FIFA World Cup)決賽圈為國際足聯第十八屆舉行的國際足聯世界盃,於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於德國十二個城市舉行。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2隊球隊參與,進行64場比賽。在決賽中,意大利與法國在90分鐘內以1–1言和,加時賽沒有新的進球出現,最終意大利於互射點球中以5–3取勝,第四度捧起冠軍獎盃贏得冠軍。另外,德國以3–1擊敗葡萄牙則獲得季軍[1]

在32支隊伍中,除了主辦國德國,其餘的決賽圈名額會由198支球隊透過預選賽及附加賽來決定。從本屆世界盃開始,衛冕冠軍需要參加預選賽,最終上屆冠軍巴西成功出線。雖然傳統上揭幕戰由衛冕冠軍出賽,但基於衛冕冠軍有可能無法入圍,故改由主辦國(德國)出賽。

本次世界盃無論是從全球關注度,經濟收入乃至整體的影響力,都開創了世界盃賽歷史的新高,令早已成為世界最受歡迎單項體育賽事的世界盃賽能夠與綜合性運動會奧運會平起平坐。

32支隊伍中,多哥安哥拉、加納、科特迪瓦、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和多巴哥和烏克蘭隊為首度晉級會內賽,塞爾維亞隊是改國號後首度參賽(當時仍用塞爾維亞和黑山;但黑山已在5月獨立)。澳大利亞於該年元月加入亞洲足聯,本屆是澳大利亞隊最後一次以大洋洲身份參賽。

概述

本屆決賽圈賽事於2006年6月9日開始,32支球隊被分成8個小組,每組各有4隊進行3場賽事,勝出得3分,平局得1分 ,敗仗得0分。每組成績最好的兩隊則可晉級淘汰賽階段。由16強、8強、4強直到總決賽,如果法定時間賽完時平手,則進行兩節各15分鐘的加時賽,加時賽須全程踢完,而非設金球或銀球制;若再未能分出勝負,則以點球定勝負。

揭幕戰於慕尼黑世界盃球場由德國迎戰科斯塔黎加,結果地主隊德國以4–2擊敗對手。比較過往幾屆賽事,本屆決賽圈小組賽階段的黑馬球隊不多,冷門賽果亦較少出現,只有烏克蘭、加納、厄瓜多爾及澳大利亞等非傳統強隊表現較為突出,原先被看好的幾支勁旅均踢出佳績,能晉級16強階段的隊伍大部分屬歐洲與拉丁美洲的球隊,4支亞洲球隊則以1勝4和7負的劣績遭淘汰。

進入淘汰賽階段後,每支勁旅隨着遭遇不同對手而各有不同命運:首先小組賽表現極佳的西班牙隊以1–3被法國隊淘汰,後者雖一度不被看好,但在淘汰西班牙後,又分別於8強賽及4強賽中,擊敗上屆冠軍巴西隊與葡萄牙隊,繼1998年後再度闖進決賽;英格蘭隊在8強賽繼200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後,再度被葡萄牙隊以點球大戰淘汰,是近10年第3次在國際賽事中輸在點球大戰階段;上屆亞軍兼主辦國德國隊一度極被看好留下金杯,在四分之一決賽以點球大戰擊敗奪冠大熱門阿根廷隊,賽後雙方球員在球場上發生衝突,可惜德國隊在半決賽加時臨結束前,被意大利隊連進兩球,只能與葡萄牙隊爭季軍,而德國最終繼1962年的智利和1990年的意大利後成為第三支獲得季軍的地主隊;意大利隊在16強賽對澳大利亞隊時,憑一記具爭議性的點球球得以出線,然而,事後的重播影像支持裁判的判決,格羅索承認他並非遭到非常嚴重的衝擊,那次摔倒是有一些演戲的成分在內,但澳大利亞隊的後衛尼爾的確有跟他發生碰撞,也應該要被吹犯規, 接着以3–0勝烏克蘭晉級4強。這是自1982年(前四名分別為意大利、西德、波蘭、法國)後,世界盃首次由歐洲球隊包辦4強席位—地主德國、法國、葡萄牙及意大利。

決賽於7月9日在首都柏林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由兩支賽前奪冠呼聲不高的意大利隊及法國隊爭奪冠軍。法國隊憑齊達內射入一個點球首開紀錄,隨後意大利隊後衛馬特拉齊接應角球頂入為球隊追成1–1,雙方在法定時間90分鐘之內再無進球,進入加時階段,加時下半場齊達內因用頭撞馬特拉齊胸部而被領紅牌離場,加時階段完畢仍然未分出勝負,在點球大戰,法國前鋒特雷澤蓋射中橫樑,意大利終以5–3勝出[2],隊長法比奧·卡納瓦羅站上頒獎台高舉大力神杯,代表球隊歷史性第4度勇奪世界盃。季軍賽方面,主辦國德國隊在中場新人施魏因斯泰格的傑出發揮下以3–1擊敗葡萄牙隊獲得季軍。

個人獎項方面,齊達內在爭議聲中獲得世界盃金球獎,兩名意大利隊成員法比奧·卡納瓦羅及安德烈亞·皮爾洛則獲銀球獎及銅球獎;兩名德國隊射手米羅斯拉夫·克洛斯盧卡斯·波多爾斯基分別奪得世界盃金靴獎及最佳年青球員,本次金靴得主僅有5球且無人並列,是自1962年世界盃以來進球數量最低的一屆。

主辦權

該屆世界盃有德國、南非、英格蘭、摩洛哥和巴西共五個國家爭奪主辦權,南非曾被譽為大熱,因為按照各大洲舉辦世界盃的次序,是屆理應在非洲國家舉辦,加上德國、英格蘭及巴西亦曾經舉辦過世界盃決賽圈,但巴西突然因申辦無望的理由而提早退出,並轉為支持南非。2000年7月7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國際足聯執委會會議對世界盃主辦權進行投票。第一輪投票中,摩洛哥獲得2票、英格蘭5票、南非6票、德國10票,得票最少的摩洛哥首先被淘汰。二輪投票中,德國和南非各得11票,而另一大熱門英格蘭只得2票。在最後關鍵一輪中,原先支持英格蘭的2票中的1票轉向德國,另一票是由國際足聯的新西蘭代表查爾斯·鄧普西(Charles Dempsey)投向南非,但因為受到大洋洲足球協會指示才投給南非,被罰取消最後一輪的投票,否則德國與南非同得12票。最後德國以12票比11票獲得了本屆世界盃的主辦權。這是德國第2次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德國上次舉辦世界盃是在1974年。爭奪主辦權失敗的南非終獲得2010年國際足聯世界盃的主辦權。

視頻

2006年國際足聯世界盃 相關視頻

2006年世界盃官方紀錄片
2006世界盃意大利1:1法國,意大利點球大戰奪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