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龙泉采风记(赵玉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泉采风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龙泉采风记》中国当代作家赵玉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龙泉采风记

出城不远,来到位于尚庄村的山东领尚琉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即前振华琉璃厂),参观了硕大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休息,八卦窑炉没有窜放红红的火焰,也没见到工人们施展绝技、将琉璃汁液变为各种艺术品的魔术般的表演,但以前我是见过的。接着,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艺术展厅,大家一下子眼睛亮了,惊呼赞叹声不断,只见各种各样的琉璃制品如彩瓶、佛像、花卉、禽兽、鱼虫、葫芦等等真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那菊花,花瓣自然弯曲伸展,妩媚玲珑;那石榴,色彩红艳,笑开尊口,一粒粒石榴籽晶莹剔透,真要引下人的馋涎;那株谷子,黄黄的谷穗笑弯了腰,谷穗上趴着一只蝈蝈,鞍背绿得透明,仿佛正在鼓翼鸣唱,而那头顶的两条纤细的黑须,仿佛在随着微微颤动。我问,这须子是用头发做的吧?人家负责人说,那是黑色的琉璃丝。艺术品的精美和值钱,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啊!谷子的杆上,还有一只舞着双刀的螳螂,旁边还趴着一只小小的红瓢虫,都极其生动逼真,真是比真实的还显得真实!大家来回观赏,流连难舍,最后来到淘宝厅,韵姝老师买了好几个小玩意。学玲见瓶子好,150元一个,一下子买了俩,我说买得值,摆在自己的房子里,一定满堂生辉。

出门上车,来到龙三村玉石街。所谓玉石街,就是用青石即石灰石块铺成的街道,据说这条街道前后五里路长,清朝时由龙口商户们捐资修建,称为“五连坝”;民国时一位民族企业家叫张平三的,又进行续修,从台头村到龙口南门,又从龙口南门到北门,再从北门直通淄川城,全用青条石铺成(当时没有水泥,这就是高级道路了)。现在看着冷清,那时两边都是商铺,大街上车水马龙,运大缸的、运煤炭的、运毡帽等日用品的,川流不息。日久天长,石板路被磨得明溜溜,润泽光滑,便被称为“玉石街”。

街上一座灰砖老屋门口站着位老大嫂,问我们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我告诉她:来看玉石街,从淄川城里来。她说:还有不少人从大老远来,也是为的看玉石街。继而,她随口吟出了当地的民谣:

“金圈子,银台头。玉石街,铺龙口。天齐庙,万丈高。北庄桥,桥上桥。桥下走人,桥上流水。”

——可见龙泉的奇景还有好多,值得好好挖掘呀!

看罢玉石街,驱车到渭一村陶瓷古窑址。由兴利陶瓷有限公司司经理介绍,看了当初有四头牛才能拉动的地碾,碾砣据说有两吨重。就是这碾,把陶料研细,再入池沉淀,再制坯锻烧。接着参观了两口古井,据说一口淘出了宋代的白窑瓷,一口淘出了元代的瓷器。司经理还指点我们看了一座长长的只剩屋架的拱形建筑——陶拱,这是以前的制坯车间,据说是暗合了欧式建筑式样。转过陶拱,便是窑神庙,从前陶工们是很敬窑神的,定时上供,以乞求保佑烧制安全顺利,少出次品。但窑神庙在1964年“四清”时被毁了,废址前还看得见条石的墙基,砸得一段一段的石碑,还有锯倒的两棵大树的根桩,很粗大的,据说一棵是松,一棵是柏,古人庙前栽树左松右柏。看那树桩猜树龄,一定有五百年不少。随后,司经理带我们参观了“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宽大的展厅里,有实物,有图片,林林总总,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古窑址的悠长的历史、繁多的产品及辉煌的过去。渭一窑址是目前发现的全省唯一一处完整保存陶瓷制作工艺的明清古窑址,传承了淄博窑系历史发展,将淄博陶瓷制作流程实物遗迹空白补齐,所以,保护它、展示它具有重大意义。

随后我们驱车去聚相山生态园,参观生态富硒产品。这是在龙泉镇的东面山野,两千多亩地,千株万株树、一片塑料大棚。草莓大棚里碧绿一片,星星点点的白花,花叶下还有碧绿的嫩草莓,红的刚摘完,60元一斤,还蛮畅销的呀!人们不嫌贵,重的是它的纯天然,又富硒。来到西红柿大棚里,一片红艳!领着参观的刘总经理让我们尽管品尝,大家便都欣欣然动了手,随后几位同伴都每人要上一箱,当然,价格也优惠了不少。

时间已近十二点,去山腰饭馆的路上,看到了巨大高耸的农产品加工装置,据说,从脱粒、到去皮、到包装,一条龙服务,相当便利。令人看到了这片富硒农业的发展前景及气魄。

来到聚相山了,看到饭店门上的“金豪相”三字了,去年考察般河来过,我就觉得这店名起得不一般,今天,再次盯着它,我终于悟到:“金光万道、瑞气千条,吉祥之相”——这是前程辉煌的象征啊![1]

作者简介

赵玉霞,女,2003年淄川区教育中心退休,高级讲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