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圖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圖閣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龍圖閣

屬性: 閣名

始建時間: 1001年

所屬朝代: 宋代

龍圖閣,北宋閣名。建於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點是位於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為正三品。宋代海陽(今潮州東津)人劉昉,官拜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又設待制,《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後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條載:"先是,上(真宗)於龍圖閣藏太宗御書。己卯,召近臣觀之。上手執目錄以示近臣,謂曰:'先帝聖文神筆,朕集綴既久,至於題記時事,片幅半紙及書在屏扇或微損者,悉加裝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長編》"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條紀事又載:"閣上藏太宗御書五千一百十五卷、軸,下設六閣:經典閣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傳閣八百二十一卷,子書閣一萬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閣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圖畫閣一千四百二十一軸、卷、冊。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聚此圖書以自娛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1]

簡介

龍圖閣,宋代閣名,宋真宗紀念宋太宗的專門宮殿。

真宗咸平初(公元998-1003年)建 ,在會慶殿西偏。

收藏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籍、譜牒等。又先後置待制、直學士、直閣等官。

北宋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士,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之。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官拜龍圖閣待制學士,正授開封府府尹。"

包龍圖

" 包龍圖"指包拯(包公),向來被公認為是位鐵面無私的大清官。為什麼他被稱作"龍圖"呢?這與古代的"加官"制有關。

加官是指官員在本職之外加領的另外官銜。

自漢代至清代都有此制度。包拯加領的是"龍圖閣"職銜。

龍圖閣是北宋初年開封宮城中所建的一座館閣,存放皇帝御書御畫、皇家重要文獻及寶瑞等物,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龍圖)閣等人員。

前三種名義上為皇帝出入侍從,並備作顧問,後一種不具此資格,只是單純的"貼職"。

只增加榮顯,厚重身份,表示皇帝給予恩寵。宋代此類"閣"共有13個,如秘閣、寶文閣、敷文閣。

包拯實任是開封知府,加官是龍圖閣直學士(從三品)。

在公元1052年,包公因為彈劾外戚張堯佐而觸犯了仁宗,讓他離開京城去任河北督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的虛銜。

宋官制

宋代的官制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區別,有"官"、"職"、"差遣"之分,歷史上稱為"差遣制"。

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祿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祿官,簡稱為官。

其他一些文官還有學士、直閣等頭銜,是一種榮譽稱號,叫做"貼職"或者"館職",簡稱為"職"。

而擔任的實際職務叫做"差遣"或"職事",有實際權力。

但是前邊還要加上"判"、"知"等限制詞,高職低配為"判",資序與差遣相配為"知",低一等會加上"權"為前綴,如權知開封等,再下低兩等還有"權發遣",如權發遣三司判官等。

如果官員沒有"職",就是吃國家閒飯的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