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面叶 |
黑面叶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嫩枝叶。 直立灌木,高2~3米。树皮灰棕色,枝圆柱状,多叉状弯曲,表面有白色细小皮孔。[1]
中文学名 | 黑面叶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界 | 植物界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目 | 大戟目 |
药材
新鲜枝叶深绿色,干后成黑色。枝扁圆形,表面有棱及沟,并有白色细小的皮孔,质硬而脆,断面灰棕色,中有髓腔。叶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带红。质脆易碎。 产广西、广东等地。[2]
化学成分
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1:1200黑面神流浸膏稀释浓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性味
苦,寒,有毒。
功用主治
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3]
- 《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毒。洗烂肉、漆疮,解牛毒。偶见诸毒,食此必觉香甜。"
- 《岭南杂记》:"治一切风寒诸病,取树叶煎汤服之,少顷大吐盛!;
- 《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止泻,破积。治湿热腹痛,腹泻,鹤膝风[注 1],跌打肿痛。"
- 《岭南草药志》:"解热散毒,化瘀化滞。"
-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用治刀伤出血,煎水洗冻疮。"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
-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选方
- 治疔疮:黑面叶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 治乳管不通而乳少:黑面叶捣烂,和酒槽、蜜糖服之。(《岭南采药录》)
- 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黑面叶枝叶煎水洗或鲜叶捣汁涂。(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 治烂疮:青凡木叶一两,半边莲五钱,黑墨草二钱。捣烂敷。(《广西中草药》)
- 治疮疖,蜘蛛咬伤,刀伤出血:青凡木叶捣烂敷。(《广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黑面神(鲜)1两,东风橘5钱,芒果叶5钱,红糖3钱,1日2次煎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872例,近期控制271例,显效294例,好转234例,总有效率为91.63%,无效73例。服药后部分病人有头昏、无力、胃部不适等副作用。
异名
- 黑面神、狗脚利(《生草药性备要》)。
- 蚊惊树(《岭南杂记》)。
- 夜兰(《粤语》)。
- 山夜兰(《本草求原》)。
- 田中逵(《岭南采药录》)。
- 四眼叶(《南宁市药物志》)。
- 夜兰茶(《岭南草药志》)。
- 铁甲将军、老鸦写字,庙公仔(《广东中药》Ⅱ)。
- 青凡木、四眼草(《广西中草药》)。
- 鸡肾叶(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形态特征
单叶互生;有短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形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细小,下面隆起,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干后变黑色。花极小,2~4朵腋生,单性,同株;无花瓣和花盘;雄花花萼呈陀螺形或半圆形,截头状,边缘甚厚,有时分裂;雄蕊3,花丝合生成一柱;退化子房缺;雌花花萼稍大,基部呈陀螺形,上部扩张,结果时扩大成盘状或杯状;退化雄蕊缺;子房球形,花柱3枚,2裂。核果球形,径约6毫米,位于宿存萼上。花期4~9月。
注释
- ↑ “鹤膝风”:鹤膝风在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大,像仙鹤的膝部。以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形如鹤膝,故名鹤膝风。病由肾阴亏损,寒湿侵于下肢、流注关节所致。大多由“历节风”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