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对下关沱茶基本制作流程的介绍,同时介绍了下关沱茶的基本特点与历史背景。

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主题词紧压茶,传统技艺,大理市认证级别省级项目分类传统技艺
  • 国家;中国起源时间明代
  • 认证时间;2009年认证批次第二批申报地区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目录

1 简介

2 历史渊源

3 基本内容

4 基本特征

5 濒危状况

6 保护措施

7 形状

8 材料

9 制作技术、方法或过程

10 工具

简介

下关沱茶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故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白族人民创造的十分典型的传统技艺,是中国数千年来传统制茶技艺中制作紧茶方法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工艺和经济价值。

下关沱茶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经毛茶拼堆、筛选、拣剔、半制品拼配、称茶、蒸茶、袋揉、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10余道工艺制作而成,多为手工操作,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地区特征的技术知识。

云南下关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整个云南地区空气湿润,四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适于茶叶生长,具备良好的茶叶种植条件,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地区之一。

历史渊源

沱茶历史悠久,明代的《滇略》一书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为沱茶的早期形式,1902年,大理喜洲白族商帮永昌祥在下关开设第一家茶叶精制加工厂,加工紧茶和饼茶。标志着沱茶工艺的诞生,现整整一百余年。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采用新技术,并用部分机器代替手工操作,但传统手工技艺在关键步骤中仍有保留。

下关沱茶的制作是白族人民创造的一门特殊技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白族人民用这种技艺生产产品通过著名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滇西北、西藏和四川等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特别在藏胞中影响极大,在100多年来的各民族友好往来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沱茶的产品也曾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云南、西藏和四川等地的各族人民生活习俗、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等仍与之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记载也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化价值。

基本内容

下关沱茶传统技艺流程中的7个重要步骤:

原料配制:下关沱茶是以上等“滇青”毛茶为原料,选料是沱茶加工的前提,也是保持传统风格和质量的关键。1955年以前,甲级沱茶以凤山春尖、勐库春尖和大山茶拼配。1955年以后,沱茶原料以高档春茶1-4级为原料。

筛分:根据沱茶半制品的要求,每批按照加工计划进行筛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和复制后分为头盖、二盖、底茶等,沱茶盖茶使用的头盖、二盖茶必须白毫显露,条索肥硕油润。提取盖茶以后,其余茶胚除副脚茶外,按照底茶品质要求,全部拼入沱茶底部。

拣剔:经筛分复制后的半制品,分级、分号口下交拣剔。拣剔工序必须对筛分的半制品茶进行严格抽查,凡口次不清的茶叶一律退回上道工序返工。对于盖茶,必须拣出黄梗、老梗、白梗、红梗及其他非茶类夹杂物。对于底茶,拣出老梗、白梗、黄叶和发酵叶及其他非茶类夹杂物。

称茶和蒸茶:沱茶的称工必须严格按底、盖茶的比例称量。以后再倒入甑里蒸茶。现已改用蒸汽锅炉蒸茶。

揉捻和压制成型:沱茶揉制要保持清洁、柔软、无破漏。沱茶揉制工倒茶要匀整,将袋口收齐,滚圆绕道后打结,做到松紧适度。压工做到压制端正,对不端正的及时剔除。

定型和脱袋:压制好的沱茶放到凉茶架上冷却定型,制品随时保留在凉茶架上50个以上,防止解袋过热,影响定型或破损。

干燥和包装:传统的干燥方法是把蒸揉好的沱茶,重叠摆放在茶盘上,让其自然晾干,耗时较长。现已把冷却后的半制品送到干燥室干燥。以后再进行包装。包装必需端正、紧结。特级沱茶和一级沱茶制作工艺与上相同,仅在原料拼配级别上有差别。

基本特征

下关沱茶的传统生产工艺分原料配制、筛分、拣剔、称茶和蒸茶、揉捻、压制成型、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步骤。工艺不算复杂,仅十余道,然而却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紧茶传统技艺的代表。在加工中,采取“细茶精制,粗茶细制,精提净取”的原则,形成了加工工艺的独特风格。其中,压制工艺是技术关键。在1953年以前采用双手揉成,既费时又费力,后改为木凳压制,凳上有凹凸槽模,运用扛杆原理进行压制,以后在布袋内冷却,等定型后解开布袋。置于木框上晾干,完成压制过程。这些技艺的传承主要靠手口相传,凭长期实践经验和体会才能掌握。

濒危状况

由于下关沱茶传统制茶工艺是手工劳动,费力费时,成本费用较高。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引进新技术,劳动条件和技术水平都有改善。技术的革新,多种现代化的机械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方法,虽然改变了过去用石墩、铅饼、木杠杆压茶的历史,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形成不利影响,使过去长期的经验和方法的传承面临危机。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技艺,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的云南省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 第一是保留重点技艺,划定传统技艺保护区。

第二是对传统技艺进行调查摸底,访问老工人,收集、整理传统技艺资料,建立档案,开展下关沱茶和茶文化的系统研究,投入经费近5万元。 第三是在下关沱茶厂建立了下关沱茶博物馆,收藏、陈列沱茶的各类工具及其相关图片,展示沱茶的各种工艺流程,用现代声光技术模拟沱茶的传统技艺生产场景。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形状

形如碗状

材料

下关沱茶是以上等“滇青”毛茶为原料。

制作技术、方法或过程

下关沱茶的传统生产工艺分原料配制、筛分、拣剔、称茶和蒸茶、揉捻、压制成型、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步骤。

工具

揉茶盆、竹筛、压茶凳、沱茶压模、沱茶蒸具、凉茶架。[1]

参考文献

  1. 非遗传承人展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中国新闻网, 2016年0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