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曼巴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曼巴蛇
原圖鏈接

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 [1]:体形细长,体长一般都在2米以上,最长记录可达4.5米。头部呈长方形,体色为灰褐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黑曼巴蛇的口腔内部为黑色,当张大口时可以清楚地见到。上颚前端在攻击时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它属于前沟牙毒蛇,毒液为神经性毒,毒性极强。栖息于开阔的灌木丛及草原等较为干旱的地带,是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栖息在树上外,还会在地面猎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像老鼠等为食,也会捕食蜥蜴、小型鸟类等。分布于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非洲国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黑曼巴
  • 拉丁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
  • 别称:黑树眼镜蛇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爬行纲
  • 目:有鳞目
  • 亚目:蛇亚目
  • 科:眼镜蛇科
  • 属:黑曼巴属
  • 种:黑曼巴蛇
  • 亚种:2亚种
  • 命名者及年代:Günther, 1864
  • 英文名称:Black Mamba

形态特征

黑曼巴蛇体型修长,平均体重1.6千克;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成蛇体长2.0-3.0米,平均长度为2.2-2.7米。有消息称在印度曾经发现体长为4.3甚至4.5米的罕见个体。黑曼巴蛇的名字是源于其乌黑的口腔,而不是指其棕色的身体。头部长方型,体色为为橄榄色、褐色、灰色或有时为卡其色。幼体颜色较浅,则主要呈鲜艳的灰色或橄榄绿色。它们的下体是白色或奶油色,有时与绿色或黄色混合。身体的后半部分可能会有黑色斑点,并且有一些个体在靠近后部处具有交替的深浅不一的黑色,给人一种横向条纹的印象。口腔内部是深蓝色至墨黑色。眼睛是深褐色到黑色,瞳孔上有银白色到黄色的边缘。

黑曼巴蛇身体有珠光滑鳞片位于23至25(有些情况下为21)行的中部。除了天生攻击性十足之外,黑曼巴蛇还拥有一种可怕的特殊能力,它可以一跃而起,挺直身躯站立。黑曼巴蛇移动时一般抬起1/3身体,当受威胁时,黑曼巴蛇能高高竖起身体的2/3,并且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身长3米的黑曼巴蛇攻击时能咬到人的脸部。属于前沟牙毒蛇,它的口腔内部为黑色,当张大口时可以清楚地见到,上颚前端在攻击时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

栖息环境

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最常见于树木繁茂的稀树草原或河流森林,尤其是在岩石丘陵和大树茂密的地区。也可以在沿海灌木,湿润和干燥的稀树草原和林地中找到。该物种主要存在于地面,然而它们也树栖。在黑曼巴蛇主要出没的地方,有75%的人从事农业;在中午时份,黑曼巴蛇通常会爬上较高的地方(像树顶)晒太阳或等候猎物。

生活习性

白天活跃,在狩猎前通常会在树枝上晒太阳。该物种通常占据一个洞穴作为避难所,如洞穴、空心圆木、石缝或白蚁巢,夜间返回巢穴。食物由温血的猎物组成,以小型啮齿动物、鸟类、蹄兔、蝙蝠为食。黑曼巴蛇的毒液为神经毒,毒性极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

其短距离的移动时速可达16-20公里,拥有惊人的闪电般的速度。移动时一般抬起1/3身体, 当受威胁时,黑曼巴能高高竖起身体的2/3,并且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黑曼巴蛇不怎样主动攻击人类,而快速的动作只是为了追捕猎物和在遇到危险时迅速逃到最近的栖息地,通常会连续攻击1-2次,让敌人知难而退。大蛇每次攻击都能释出30-40毫克的毒液。黑曼巴蛇的天敌除人类的捕捉与猎杀外,幼蛇经常受獴的残食;而成蛇也可能成为蛇鹫等的猎杀对象。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索马里、南非、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繁殖方式

黑曼巴蛇通常在10-11月期间繁殖,雄蛇会凭气味找寻雌性,一但雄性找到雌性,黑曼巴蛇便会用舌头触碰对方的身体。如果对方接受,两蛇便会缠绕在一起开始交配。雌性黑曼巴在白蚁丘内或巢穴中产卵,每次产6-17枚白色的卵,孵化期为80-90天。在一些研究中,很少观察到幼体的黑曼巴蛇,可能是因为它们生长迅速,在第一年幼蛇就可以达到将近2米的长度,并且幼蛇比成蛇更喜欢在树上栖息。这是一种相对长寿的物种,在野外生活寿命达11年或更长时间,在圈养中寿命可长达20年。

种群现状

人口在该物种的栖息地的扩张可能构成对其潜在的威胁。然而,它们在整个非洲大部分地区分布数量众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毒性特点

黑曼巴蛇也许是非洲最致命的蛇之一,毒性与黄金眼镜蛇不相上下,黑曼巴蛇采用的是神经毒素,靠攻击猎物的神经系统而令其麻痹。平均来说,10-15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黑曼巴蛇的毒液量为100-120毫克,最多可达200毫克,这足够杀死13-20个人或一匹重600千克的长颈鹿,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的后果是相当严重,通常在被咬后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而最快的死亡时间能达到被咬后15-30分钟内立即死亡。由于黑曼巴蛇的毒素是神经毒素,所以被黑曼巴蛇咬伤后,身体很快就彻底的瘫痪,像喝醉了酒一样轻飘飘的,在麻痹的情况下,受害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的征状,然后死去。由于非洲过去文明落后,没抗蛇毒血清,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基本上是毫无生存希望的,随着血清的面世,被黑曼巴蛇咬伤的死亡机会相对降低了。虽然黑曼巴蛇的咬人纪录不多,但致死率在当地却能达75%,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伤者死亡率接近100%。

相关文化

黑曼巴蛇之所以能有很大的名气,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含了很大的传奇色彩。在非洲,很多人们都有听过黑曼巴蛇的传奇故事:有人说黑曼巴蛇能追上一匹正在奔跑的马;也有人说,一条黑曼巴蛇在短短1分钟内,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更有人说看见了一条黑曼巴蛇扑到了汽车的玻璃上!当然这些都只是流传,未经科学的验证。 不过无论如何,这也算是黑曼巴蛇的一个特色。

視訊

縮圖這張是漂亮的黑曼巴蛇,這是種速度最快的蛇,一條蛇的毒液能殺死高達20個人!!!【城市有蛇】短片精華版



參考文獻

  1. 黑曼巴蛇.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