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藤属(学名:Daemonorops Bl.)茎直立或攀援,单生或丛生,多次开花(罕为一次开花)结实。叶羽状全裂,叶鞘圆筒形,有散生或成横列的刺。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外表相似,开花前为纺锤形或圆筒形。果实球形,卵形或椭圆形。种子通常1颗,球形或稍压扁。约115种,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黄藤
拉丁学名
Daemonorops margaritae (Hance) Becc.
别称
红藤(海南)
形态特征
茎初时直立,后攀援。叶羽状全裂,羽片部分长1-2.5米,顶端延伸为具爪状刺的纤鞭;叶轴下部的上面密生直刺;叶轴背面沿中央具单生的向上部为2-5个合生的刺而在顶端的纤鞭则具半轮生的爪,叶柄背面凸起,具稀疏的刺,上面具密集的常常是合生的短直刺;叶鞘具囊状凸起,被早落的红褐色的鳞秕状物和许多细长、扁平、成轮状排列的长约2.5厘米的刺,大刺之间着生许多较小的针状刺。羽片多,等距排列,稍密集,两面绿色,线状剑形,先端极渐尖为钻状和具刚毛状的尖,长30-45厘米,宽1.3-1.8厘米,具3(-5)条肋脉,上面具刚毛,背面仅中肋具稀疏刚毛,边缘具细密的纤毛。雌雄异株。
花序直立,开花前为佛焰苞包着,呈纺锤形,并具短喙,长约25-30厘米,外面的佛焰苞舟状,两端几乎均匀地渐狭,上面具长短不一的平扁的、常常是片状的三角形渐尖的直刺,里面的佛焰苞少刺或无刺;开花结果后佛焰苞脱落;花序分枝上的二级佛焰苞及小佛焰苞均为苞片状,阔卵形,渐尖;雄花序上的小穗轴密集,长约3厘米,花密集,雄花长圆状卵形,长5毫米,花萼杯状,浅3齿,花冠3裂,约2倍长于花萼,总苞浅杯状;雌花序的小穗轴长2-4厘米,明显之字形曲折,每侧有4-7朵花;总苞托苞片状,包着总苞的基部,总苞为稍深杯状;中性花的小窠稍凹陷,呈明显半圆形;果被平扁;花冠裂片2倍长于花萼,披针形,稍急尖。果球形,直径1.7-2厘米,顶端具短粗的喙,鳞片18-20纵列,中央有宽的沟槽,具光泽,暗草黄色,具稍淡的边缘和较暗的内缘线。种子近球形,压扁,胚乳深嚼烂状,胚近基生。花期5月,果期6-10月。
地理分布
生长环境
中国在23°30’N以南,年平均温度20-24.5℃ 极端低温大于-2.8℃,15℃以上的年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地区为黄藤适生栽培区。海南岛热带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下,华南地区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地,植被为天然或人工阔叶林、次生灌丛林、杉木林或中下坡的马尾松林,土壤属砖红壤、赤红壤,其土层大于80厘米,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大于2.0%,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3-6.7适宜于黄藤栽培。
栽培技术
采种、种实处理和种子贮藏
产区小规范育苗造林,可随时采集成熟种子播种育苗大。大规模育苗,最适采种期11-12月。黄藤果皮坚硬,胶质鞣韧的果肉包骨质坚实种子,种胚细小易丧失活力、采种后应及时处理以防霉变而丧失发芽力。种实处理方法,先用锤轻击果实,去皮脱肉后把种子浸泡于水中掺沙揉擦,除净粘附于种子的残留果肉和种子的外胶质层,洗净阴干,切忌暴晒。多年的经验表明,优良的种子质量指标:净度97.7%,千粒重1500-1700g,种子安全含水量29%-31%,沙床发芽率65%-85%,成苗率90%-95%。
育苗技术
沙床催芽安全可靠,费用低,效果好,适于大规模育苗。冬季采集种子,气温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更宜采用沙床催芽。沙床催芽方法:选用洁净河沙,做成宽80厘米、高15厘米的沙床,把种子均匀撒于床面,播种量1.5-2.0kg/m2,播后用木板轻压种子入沙,覆薄沙0.5-25厘米,架搭避雨棚。每日临水保湿。11月采集种子随即播种,翌年3月陆续发芽,4-5月即可分批移植。适地植藤。
主要价值
药用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根茎或叶。[1]
采收和储藏:根、茎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叶春、夏季采,晒干。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黄疸;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饮食中毒;输卵管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