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斌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斌卿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

黄斌卿(1597-1649),字明辅,一字虎痴,福建莆田人。其先以御倭功,世千户。崇祯末,为舟山参将。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即位,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虏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

基本信息

本 名:黄斌卿

别 名:虎痴

字:明辅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597年

逝世日期:1649年

主要作品:《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

主要成就:扶明抗清

爵 位:肃虏伯→肃国公(追封)

人物简介

明清易代之时,舟山成为反清战略要地。拉开这段重要历史大帷幕的第一人是福建人黄斌卿。他从1645年八月率兵到舟山经营反清大业,直到1649年九月被鲁王部下杀害,抛尸舟山大海。其后,舟山成为鲁王政权立足之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依然令上至清朝皇帝,下至江南百姓关注。

黄斌卿因与舟山结下这段四年不解之缘而成名,《明史》《清史稿》都有他的记载,许多南明野史更有他的传记,《舟山市志》有其个人小传。但黄斌卿是怎样一个人呢?史书有许多互相矛盾或语焉不详之处,需要作些进一步的考证。

生平事迹

首先需要考证的是黄斌卿的生平,他出生于何时何地?如何成为明朝的军事将领?

笔者发现明崇祯九年(1636)《兵部题行“推补福建巡抚标下中军游击”稿》一文,有官方发布的黄斌卿早年生涯资料信息,这份来自中央政府权威的人事档案尽管简单,但也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一些问题。

崇祯九年四月初六日,兵部向皇帝报告,福建巡抚标下中军游击将军出现空缺,公推两名候选人请皇帝选定。其中一位就是黄斌卿。报告中介绍他的情况是:

“黄斌卿年四十岁,系福建兴化卫百户。崇祯五年十二月,推福建铜山水寨把总。七年七月,安酋敘功,题加都司佥书管事。八年三月,福建巡按路振飞题加游击管事”。

由此可以确定,黄斌卿生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49年他在舟山死难时年仅53岁。

抗击荷兰

崇祯九年(1636),40岁的黄斌卿升任福建巡抚标下中军游击将军。这是他人生中又一件大事。

明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福建巡抚标下中军游击将军,大约相当于后来的省军区副参谋长兼直属部队指挥官。兵部报告点明其责任是:“专管标下士兵,编成营伍,及添募浙兵八营,续增标游水兵二支,常川训练。其沿海各寨游卫所等官俱听节制。无事则练兵造器以备春冬二汛,有警则会同该道并三路参游计议策应,务俾海氛尽息。”

明朝在福建沿海分设三路参将(大约相当于后来的军分区司令)守御,并在五水寨设把总。巡抚直属部队驻在省城,沿海各守备部队要听直属部队指挥官的命令。因此,黄斌卿担任这一新职,虽然游击将军官衔要比参将低,但实权却也不小。

巡抚标下中军游击将军另一任务是招募浙兵加强福建海防力量。原来,明代中期倭寇侵扰,浙江沿海地带首当其冲。后来,胡宗宪指挥明军重创倭寇。1558年十一月,倭寇逃离舟山柯梅,开始南侵福建。福建卫所驻军一触即溃,直到由戚继光训练的金华义乌兵入闽,才打垮倭寇。浙兵能征善战,朝廷由此决定每年征调浙兵到福建协助防守。

兵部报告送上去后,崇祯皇帝最终确定黄斌卿担任此要职。笔者以为,这大约与黄在任铜山水寨把总时在参与打击荷兰入侵者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关。

福建沿海自抗倭战争结束以后一直很不平静。荷兰人多次侵入我澎湖列岛,要求福建当局允许贸易。荷兰战舰高大坚厚,“前后左右俱装巨炮,一发十里,当之无不立碎”,并与中国海盗不断联手骚扰沿海。福建当局招抚海盗郑芝龙为主将,专责剿其他海盗。崇祯七年(1634)九月,郑芝龙下战书约荷兰人决战,明军在料罗湾(金门东海岸)大捷,“为海上数十年所未有”。

莆田史料说,这年九月十二日,铜山寨把总黄斌卿率军“杀死红夷一颗、真贼四颗,夺获夷牌一面、番衣一领、番帽一顶、长枪二支、踢刀一把,余贼跳水登舟奔遁。”十六日,黄在铜山又发现两只红夷夹板船,率军四百人乘战船七只、火船四只“追出甘山,夷铳乱发,官兵见奉新颁军令,冒死进攻,不敢退避。又幸天夺其魄,夹板一大船触礁,开驾未及,兵船火器一时乱打,夷众惊忙,争下小艇奔走,”被黄斌卿手斩首级三夷,明军士兵也斩杀十夷,“夷众跳水溺水莫计。风大火烈,所焚夷船不能救止,烧至近水船底方息。”红夷即荷兰入侵者。

黄斌卿由此立功。崇祯八年,福建巡按路振飞“题加游击管事”,黄斌卿被提升为游击将军官衔主管铜山水寨,这为他在其后赢得兵部提名出任福建巡抚标下中军游击将军打下了基础。

人物评价

明末一代名儒黄道周在《石斋集》中多次提到黄斌卿。1645年夏,清军渡过长江,黄道周在杭州附近遇到黄斌卿,询问前线情况。后来他在写给唐王的奏折中说,他要黄与自己一起北上徽州抗敌,而“黄斌卿厉声呼臣随之东”(指回到福建)。“武臣之不足谋,一至于此!”

黄道周出生于福建东山岛,小时候就在岛中石室读书。他考中进士,在京为官,敢与崇祯皇帝争辩是非,因此名气很大。崇祯五年,他被削籍回家当老百姓,直到崇祯九年才复官。这四年恰好是黄斌卿任东山岛铜山水寨把总期间。他们之间的交往应是开始于此时。

但黄斌卿急着要黄道周回乡,应有自己想法。南明福王即位这一年里,朝政黑暗。黄从浙江带兵北上勤王,后来驻防安庆,立有战功,却突然被任命为“挂征蛮将军印,镇广西”,交出军队,去偏僻之地当个空头官。他离开以后,前线兵败如山倒,此时再回安徽岂能有作为。

这年七月,黄道周向唐王极力推荐黄斌卿出任抗清军事要职,称黄“其人喜大官,慕大名。其家尚有四士,可招致以另为一军,足备不虞。”这说明他对黄为人相当了解。

《福建通志》称,黄斌卿是个好学之人,“好聚书,夜必张灯读史,鸡鸣治军,日以为常。著有《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闽浙杂咏》数十卷”。黄“夜必张灯读史,鸡鸣治军”。这有点像三国关羽的作为。

福建《湄洲日报》有文章介绍,黄斌卿家乡莆田碗洋村关帝庙至今很有名气。相传黄与清兵作战,暗中在关帝面前祷告,如能得胜,愿铸关公铜像一尊。黄果然打了胜仗,遂用“赤宝铜”铸成关公神像一尊,运回碗洋奉祀,故有“庙镇碗洋金铸像,山朝笔架气凌云”的楹联。

关羽也是个“慕大名”的人物,但他最重气节。黄斌卿在舟山抗清,有人提出向日本人借兵反清,黄斌卿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又出了个吴三桂吗?”看来,黄崇尚关羽为人。他在舟山四年充满艰险,清军多次向他招降,却没有像实力比他强得多的郑芝龙那样放下武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黄道周当时被时人推崇为“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徐霞客语),一般的官员他是不屑一顾的。但他与“喜大官,慕大名”的黄斌卿关系会如此密切,极力推荐他出任抗清军事要职,至少说明他对黄的做人底线及军事能力是认可的。 [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