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鹫峰寺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鹫峰寺塔

中文名: 鹫峰寺塔

地理位置: 四川省蓬溪县鹫峰山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 建: 宋代

鹫峰寺塔,位于四川省蓬溪县。蓬溪县人民皆称之为"白塔"。二○○六年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宋代建筑,鹫峰寺“斜”塔(二 ○○○年测量塔身倾斜了○.七五米)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主体建筑仍保存完好,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此塔是四川省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地面古建筑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修建技术、力学结构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收录进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保护鹫峰寺塔,就是保护一个传承、一段文化、一段历史

走进蓬溪县城人民医院,一座气势宏伟的佛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银光。这就是著名的鹫峰寺塔。因它通体洁白如雪,当地人都称“白塔”,又名“鹫峰寺禅院佛顶舍利宝塔”。[1]

寺塔简介

鹫峰寺塔位于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白塔街,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

塔坐西向东,为方形十三级楼阁式塔,砖石结构,通高36米,底层边长5.7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方形须弥座塔基高0.85米。塔身每层各面分为三间,砖砌仿木倚柱、斗栱等。砖叠涩塔檐出檐较大,角部有明显起翘。塔身二层以上每层各面均开佛龛三个,以供佛像和采光、通风。塔内攀石阶可盘旋至顶。各层塔室均辟佛龛,龛壁彩绘背光、祥云。塔刹为宝瓶葫芦顶。蓬溪白塔体态高大,各层外观均采用仿木作工艺,历800余年,仅各层塔檐有局部损伤,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水平

2006年5月25日,蓬溪县鹫峰寺塔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四川蓬溪)

鹫峰寺塔通体洁白如雪,四川蓬溪县人称之为“白塔”,又名“鹫峰寺禅院佛顶舍利宝塔”。

鹫峰寺塔为楼阁式四方形砖石塔,塔身共13层,高36米。塔内祀13佛,底层为无量寿佛,二层为接引佛,三层为准接佛,四层为光明佛,五层为药师佛,六层为弥陀佛,七层为须弥佛,八层为燃灯古佛,九层为慈悲佛,十层为广法佛,十一层为楞严佛,十二层为如来佛,十三层为欢乐佛。塔刹为宝瓶顶,施五级球形葫芦攒尖收结。鹫峰寺塔坐落于鹫峰山,是当时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其景被誉作“蓬莱一顾”。

作为宋代建筑,鹫峰寺“斜”塔(2000测量塔倾斜了0.75米)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体建筑仍保存完好,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此塔是全省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地面古建筑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修建技术、力字结构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收进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

鹫峰寺塔(河北阳原)

鹫峰寺,又名澍峰寺、澍鹫寺,当地人俗称塔儿寺,坐落在河北省阳原县小盐厂村南两公里处的恒山支脉鹫峰岭上,是桑干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寺庙。

据考证该寺始建于唐贞元(公元785-805年)年间,清咸丰(公元1851-1861年)年间重修,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存仅存遗址为该寺西侧的大塔,即鹫峰寺塔,俗称唐塔,其龄与寺院相同,该塔为砖土建筑,1989年秋天的册田大地震中,塔尖被震下来,至今下落不明。1993年,鹫峰寺塔被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4年,鹫峰寺正式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方圆几百里之内(包括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善男信女出资修正寺院,到2007年夏在建的寺院已经颇具规模,前来膜拜的佛教徒甚多

泥河湾小长梁、马圈沟、虎头梁的博大洪荒,直逼得人涑然仓皇。面对二百多万年前的文化遗址,轻抚着远古人类的东方故乡,直有一种“眼前有景题不得”的慨叹。

静夜遐思,那两日的泥河湾之行,每每先浮出脑海的总是两个和尚———一个是道远,一个是广慧。

两个和尚都在同一个寺庙修行,不过却相隔了一千多年。这寺唤做鹫峰寺,距阳原县城二十余里,因坐落在鹫峰岭上而得名。寺侧大塔,通体砖砌,实心八角十三层,总高25米,呈圆锥形,傲然卓立,直插云天。晴天丽日,寺塔相映,山青塔白,蔚为壮观。塔与寺均建于唐贞元年间,而塔的传说则更为凄美。

相传唐朝“安史之乱”时,桑干河畔兵戎相见,寺内僧人四处逃难,昔日繁盛的鹫峰寺日渐冷落,只剩一名老和尚和他的徒弟小和尚道远。一日,老和尚眼见粮绝柴尽难以维持生计,就对道远说,我要出去化缘了,你自己留下守护寺院吧。道远闻言大哭,“寺内没吃的没烧的,我该怎么办?”老和尚愠色道:“没的吃了吃石头,没的烧了烧大腿。”说罢扔下道远扬长而去。二十年后,老和尚云游归来,老远望见鹫峰寺内炊烟袅袅,香火鼎盛,又见道远满面红光,神祥体泰,不觉暗自惊讶:走时赤地千里,寺内炊粮已断,道远是怎样活过来的?这时,只见道远已捡来一笼屉绵羊石,又把腿伸到灶膛里烧,不一会儿,一笼暄乎乎的白馒头已蒸好,要请师傅吃饭。师傅哪里咬得动?却见道远吃得喷香。老和尚知道道远已经修成正果,忙说:“你诚心修行,佛经学就,将入佛地。”话音未落,道远已经圆寂。于是老和尚决意为道远化缘造塔,于是就有了这座名扬千载的唐塔。

这是一个在泥河湾人人都能讲两句的传说,虽然是传说,但讲述人和听讲者却都宁信其有。正如杭州的灵隐寺,西湖的雷峰塔,因有了济公和白娘子这样美丽的传说,古寺名塔才有了灵气,有了人文精神,才能代代相传至今。

到鹫峰寺时,千余年来的寺庙虽历经劫难,修了又毁,毁了又修,十三层的道远塔却依然高耸,连“文革”那样的浩劫都奈何它不得:那时寺庙和两旁的鸡犬塔都拆光了,不知为何只有它幸免于难。更吃惊得是,大塔南面又如雨后春笋般钻出一座小塔,这就是本文讲述的另一个和尚———广慧法师建的六角关室。2002年春,广慧和尚经过化缘募资,在损毁的废墟上重建了一间佛堂两间禅房和这座六角关室,并在室内闭关苦修三年。这种闭关修行很是清苦,三年内不出塔,不见人,斋饭由人送到塔底的小窗口。据说西藏有位僧人做此苦修,两年半时竟死在塔内,可见这种修行之惨烈。作家们去时广慧和尚早已苦修完,四十左右年纪,操当地方言,正给人们讲着过去和刚刚过去的事情。那虔诚的神态,执着的话语,让后来人为他感叹。

鹫峰寺的两个和尚,从道远到广慧,相距千年,为何有相同的操守?因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名山古刹因有高僧而灵,文化遗址须有人文精髓做魂。考古工作者已把古文化遗存挖掘给了世人,文化工作者应去挖掘些什么呢?

参考来源

云海--鹫峰望京塔

参考资料

  1. 四川遂宁鹫峰寺塔,新浪网 , 2018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