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鴻臚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File:鸿胪卿1.jpg|缩略图|[https://weibo.com/u/1923111477?is_all=1 原图链接]鸿胪卿:即'''大鴻臚''',又称'''鸿胪寺卿''',是[[中國]]古代官名。]]
 
[[File:鸿胪卿1.jpg|缩略图|[https://weibo.com/u/1923111477?is_all=1 原图链接]鸿胪卿:即'''大鴻臚''',又称'''鸿胪寺卿''',是[[中國]]古代官名。]]
  
'''鸿胪卿'''即'''大鴻臚''',又称'''鸿胪寺卿''',是[[中國]]古代官名。
+
'''鸿胪卿'''即'''大鴻臚''',又称'''鸿胪寺卿''',是[[中國]]古代官名<ref>[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鸿胪- 美篇] 2017年6月10日 - "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 这样,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鸿胪卿或鸿胪省,到北齐时,就叫鸿胪寺了。 寺最初的意思是...</ref>
  
 
==简介==
 
==简介==
行 7: 行 7:
 
[[File:鸿胪卿2.jpg|缩略图|左|[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d9b78e01014cjf.html 原图链接]鸿胪卿遗迹]]
 
[[File:鸿胪卿2.jpg|缩略图|左|[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d9b78e01014cjf.html 原图链接]鸿胪卿遗迹]]
  
[[秦代]]時稱'''典客''',[[漢景帝]] 六年時改名'''大行令''' 至[[漢武帝]][[太初 (漢)|太初]]元年時改名為大鴻臚,為掌理「蠻夷」事務,亦即 外交 事務的機構,下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王莽]]一度將之改為典樂,[[魏晉南北朝]]時此單位有時設置有時廢除,至[[北魏]]時尚有此官,[[隋代]]以後廢除,改为'''鴻臚寺卿''' ,但 所職掌職務已有所不同,作为[[鸿胪寺]]主官的鸿胪寺卿,主 掌朝会仪节等
+
央“九卿”之一的高官 相当于 外交 部长 ,但 实际权力 比现在外交部长大
  
 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不预寺务。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四品。辽亦置。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殿庭仪礼司正置,正四品。清代置满、汉各一员,其上又置管理寺事大臣,由礼部满尚书兼任。[[光绪]]年间随寺省。
+
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
 +
 
 +
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已上并属鸿胪寺。中兴后,废鸿胪不置,并入礼部。
 +
 
 +
[[File:鸿胪卿7.jpg|缩略图|[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17198285.html 原图链接]鸿胪卿]]
 +
 
 +
[[秦代]]時稱'''典客''',[[漢景帝]]中六年時改名'''大行令''',至[[漢武帝]][[太初 (漢)|太初]]元年時改名為大鴻臚,為掌理「蠻夷」事務,亦即外交事務的機構,下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王莽]]一度將之改為典樂,[[魏晉南北朝]]時此單位有時設置有時廢除,至[[北魏]]時尚有此官,[[隋代]]以後廢除,改为'''鴻臚寺卿''',但所職掌職務已有所不同,作为[[鸿胪寺]]主官的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17198285.html 鸿胪寺卿相当于现代什么官职?_百度知道] 4个回答 - 回答时间: 2018年12月7日 最佳答案: 首要负责人是鸿胪寺卿,为中央“九卿”之一的高官,相当于外交部长,但实际权力要比现在外交部长大。 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礼宾院,掌...更多关于鸿胪卿的问题>></ref>
 +
 
 +
 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不预寺务。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四品。辽亦置。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殿庭仪礼司正置,正四品。清代置满、汉各一员,其上又置管理寺事大臣,由礼部满尚书兼任。[[光绪]]年间随寺省。<ref>[https://www.zsbeike.com/cd/42983819.html 鸿胪卿-资治通鉴-专业词典]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改大鸿胪置,为十二卿之一,掌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宾客,朝会礼仪赞导等,九班。陈沿置,三品。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兼掌宗教事务,为...</ref>
  
 
[[File:鸿胪卿3.jpg|缩略图|[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原图链接]鸿胪卿]]
 
[[File:鸿胪卿3.jpg|缩略图|[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原图链接]鸿胪卿]]
行 15: 行 23:
 
[[File:鸿胪卿4.jpg|缩略图|[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原图链接]鸿胪卿]]
 
[[File:鸿胪卿4.jpg|缩略图|[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原图链接]鸿胪卿]]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
+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ref>[http://www.guoxuedashi.com/guanzhi/18916yl/?HPPROTID=d5670ba0 鸿胪卿_历史官职:鸿胪卿_古代鸿胪卿职责与作用_鸿胪卿历史职官] 鸿胪卿,历史官职:鸿胪卿,古代鸿胪卿职责与作用,鸿胪卿历史职官, 官名。晋、南朝宋时为大鸿胪的别称。梁、陈由大鸿胪改名,有丞,掌朝会时赞导礼仪。梁九班,...</ref>
  
 
[[File:鸿胪卿5.jpg|缩略图|[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原图链接]鸿胪卿]]
 
[[File:鸿胪卿5.jpg|缩略图|[https://www.meipian.cn/ln9hur2 原图链接]鸿胪卿]]
行 61: 行 69:
 
*黃本驥《歷代職官表》(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
 
*黃本驥《歷代職官表》(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
  
[[Category:公卿]]
+
[[Category:中国古代官职名]][[Category:公卿]]
{{九卿九寺}}
 

於 2019年11月16日 (六) 14:25 的修訂

原圖鏈接鴻臚卿:即大鴻臚,又稱鴻臚寺卿,是中國古代官名。

鴻臚卿大鴻臚,又稱鴻臚寺卿,是中國古代官名[1]

簡介

原圖鏈接鴻臚卿遺蹟

為中央「九卿」之一的高官,相當於外交部長,但實際權力要比現在外交部長大。

都亭西驛及管幹所,掌河西蕃部貢奉之事。禮賓院,掌回鶻吐蕃党項女真等國朝貢館設,及互市譯語之事。懷遠驛,掌南蕃交州,西蕃龜茲、大食、于闐、甘、沙、宗哥等國貢奉之事。中太一宮、建隆觀等各置提點所,掌殿宇齋宮、器用儀物、陳設錢幣之事。

在京寺務司及提點所,掌諸寺葺治之事。傳法院,掌譯經潤文。左、右街僧錄司,掌寺院僧尼帳籍及僧官補授之事。同文館及管勾所,掌高麗使命。已上並屬鴻臚寺。中興後,廢鴻臚不置,併入禮部。

原圖鏈接鴻臚卿

秦代時稱典客漢景帝中六年時改名大行令,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時改名為大鴻臚,為掌理「蠻夷」事務,亦即外交事務的機構,下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王莽一度將之改為典樂,魏晉南北朝時此單位有時設置有時廢除,至北魏時尚有此官,隋代以後廢除,改為鴻臚寺卿,但所職掌職務已有所不同,作為鴻臚寺主官的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2]

隋初正三品,煬帝改從三品。唐因之。北宋前期為三品寄祿官,不預寺務。元豐改制後,始為職事官,從四品。遼亦置。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殿庭儀禮司正置,正四品。清代置滿、漢各一員,其上又置管理寺事大臣,由禮部滿尚書兼任。光緒年間隨寺省。[3]

原圖鏈接鴻臚卿

由來

原圖鏈接鴻臚卿

鴻臚寺,明清兩代掌管朝會、筵席、祭祀贊相禮儀的機構。明初設侍儀司,洪武九年(1376)改設殿庭儀禮司,三十年(1397)定設鴻臚寺。正四品衙門。設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設主簿廳,主簿1人,典收發文移。[4]

原圖鏈接鴻臚卿

其屬,司儀司賓二署,各署丞1人,嗚贊4人,序班50人。司儀署典陳設、引奏。司賓署典少數民族及外國朝貢使臣。嗚贊典贊禮儀。序班典侍班、齊班、糾儀及傳贊。

順治元年(1644)沿置。乾隆十四年(1749),以禮部滿尚書兼管理大臣。下設滿、漢卿2人,滿、漢少卿2人,嗚贊滿14人、漢2人,學習嗚贊4人,漢序班4人,學習序班8人,滿、漢主簿2人,筆帖式4人,經承6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一度併入禮部。尋又分出。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屬事務歸併於禮部。

原圖鏈接鴻臚卿

詳述

周官》:「大行人掌大賓客之禮。」秦官有典客,掌諸侯及歸義蠻夷。漢改為鴻臚。景帝中二年令: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國,大鴻臚奏諡、誄、策;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中六年,改大鴻臚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又更名其屬官行人為大行令。

秦時又有典屬國官,掌蠻夷降者,漢因之。成帝河平元年省之,並大鴻臚。後漢大鴻臚卿一人,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儀,及郡國上計;余職與漢同。凡皇子拜王,贊授印綬;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鴻臚召拜之。王薨,則使使吊之及拜王嗣。魏及晉初皆有之。

自東晉至於宋、齊,有事則權置兼官,畢則省。梁初猶依宋、齊,無卿名。天監以光祿勁勛為光祿卿,大鴻臚為鴻臚卿,都水使者為太舟卿、三卿是為冬卿。鴻臚卿位視尚書左丞,掌導護贊拜,班第九。陳品第三。後魏大鴻臚卿第二品上;太和二十三年,降為第三品。

北齊鴻臚寺卿一人,掌蕃客朝會,吉凶弔祭;統典客、典寺、司儀等署令,丞。後周司寇有蕃部中大夫,掌諸侯朝覲之敘;有賓部中大夫,掌大賓客之儀。隋初鴻臚寺」卿一人,正第三品,統典客,司儀、崇玄等三署。開皇三年省並太常,十二年復舊。煬帝降卿為從三品,皇朝依焉。龍朔二年改為同文正卿,咸亨元年復曰鴻臚。光宅元年改為司賓寺卿,神龍元年復舊。

舊屬官有崇元署,開元二十五年,敕改隸宗正寺。)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一人,第三品上;二十三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後周有小賓部下大夫一人。隋依北齊。煬帝加置少卿二人,降為從四品。皇朝武德中置一人,貞觀中加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鴻臚卿之職,掌賓客及凶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而供其職務;少卿為之貳。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

凡二王之後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以上尚書。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凡天下寺觀三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為眾所推者補充,上尚書祠部。凡皇帝、皇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哀臨吊,則贊相焉。

凡詔葬大臣,一品則卿護其喪事;二品則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儀,以示禮制也。

職能

鴻臚寺卿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及國之凶儀、中都祠廟、道釋籍帳除附之禁令,可以說是古代的外交官。

著名人物

王道中,字致甫,號黃齋,祖籍永平府撫寧縣遼東錦州人。正德九年第三甲第五十九名進士,授安慶府推官。太湖險遠,人多避差。有一人至縣,即令賠納,傾家蕩產,民甚苦之。道中至,親詣其所,婉曲曉諭,止令自納,民皆稱便。揚州府知府孫某,為御史張士隆劾奏,髒私巨萬。朝廷差給事中王俊民同清軍御史陳杰會勘,久之,未決。道中一勘即明,科道敬服,連章薦舉。時宸濠之變,餘黨未盡,緝奸細者往往濫及平民。道中查有髒仗旗幟,止坐四人,餘三百餘人盡釋之,人稱神明。正德十五年,升刑部主事。嘉靖二年,轉員外郎。三年升鴻臚寺右卿,轉左卿。十二年凡侍經筵,小心如一(康熙《撫寧縣誌》)。

明世宗實錄》記載:「嘉靖三年七月甲子朔。丙子,升刑部署員外郎王道中為鴻臚寺右少卿。」「嘉靖六年正月己卯朔。戊戌,升鴻臚寺右少卿王道中為本寺左少卿。」「嘉靖十一年三月庚戌朔。乙亥,先是上御殿,傳臚,諸進士皆集闕門,一序班謬傳令儒服,首名林大欽及諸進士不服進士巾袍者百餘人,次名孔天胤以更服止掖門外,詔問狀。鴻臚卿王道中以為禮部失於曉諭,上切責部臣,奪司官俸一月。禮部言已嘗先期揭示,實以序班妄傳,遂致錯誤。道中乃欲曲庇屬官,厚誣本部,非朝廷設官相臨之體,詔道中對狀,切責而宥之序班孫士約等,下法司逮問,大欽、天胤等俱免究。」

大鴻臚列表[5]

參見

參考文獻

  1. 鴻臚- 美篇 2017年6月10日 - "傳聲贊導,故曰鴻臚",也即"鴻臚"之官,是專管朝廷慶賀弔喪贊導之禮的。 這樣,從漢代開始,就有了鴻臚卿或鴻臚省,到北齊時,就叫鴻臚寺了。 寺最初的意思是...
  2. 鴻臚寺卿相當於現代什麼官職?_百度知道 4個回答 - 回答時間: 2018年12月7日 最佳答案: 首要負責人是鴻臚寺卿,為中央「九卿」之一的高官,相當於外交部長,但實際權力要比現在外交部長大。 都亭西驛及管幹所,掌河西蕃部貢奉之事。禮賓院,掌...更多關於鴻臚卿的問題>>
  3. 鴻臚卿-資治通鑑-專業詞典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監七年(508)改大鴻臚置,為十二卿之一,掌接待周邊少數民族賓客,朝會禮儀贊導等,九班。陳沿置,三品。北齊置為鴻臚寺長官,兼掌宗教事務,為...
  4. 鴻臚卿_歷史官職:鴻臚卿_古代鴻臚卿職責與作用_鴻臚卿歷史職官 鴻臚卿,歷史官職:鴻臚卿,古代鴻臚卿職責與作用,鴻臚卿歷史職官, 官名。晉、南朝宋時為大鴻臚的別稱。梁、陳由大鴻臚改名,有丞,掌朝會時贊導禮儀。梁九班,...
  5. 含大行令
  • 黃本驥《歷代職官表》(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