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鳥獸尊」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5: 行 5:
 
</small>  
 
</small>  
 
|}
 
|}
'''鸟兽尊''',或称'''鸟兽形尊''',中国古代文物的一个类别,形状似鸟兽的盛酒器的通称。最早定义“鸟兽尊”的是1941年[[容庚]]所著的《商周彝器通考》,该书单立“鸟兽尊”一类,“于鸟兽形之尊彝统称之为尊”。虽然“鸟兽尊”的最初定名是为了区分青铜器,但形制类似的陶器也被称为“鸟兽尊”。在以鼎簋等器物為主流的先秦青銅器中,鳥獸尊是極其特殊的一類,它數量少,某一動物類型的鳥獸尊往往存世數量只有幾件。
+
'''鸟兽尊''',或称'''鸟兽形尊''',中国古代文物的一个类别,形状似[[ ]] 兽的盛酒器的通称。最早定义“鸟兽尊”的是1941年[[容庚]]所著的《商周彝器通考》,该书单立“鸟兽尊”一类,“于鸟兽形之尊彝统称之为尊”。虽然“鸟兽尊”的最初定名是为了区分青铜器,但形制类似的陶器也被称为“鸟兽尊”。在以鼎簋等器物為主流的先秦青銅器中,鳥獸尊是極其特殊的一類,它數量少,某一動物類型的鳥獸尊往往存世數量只有幾件。
  
 
 鸟兽尊是古代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青铜铸器。器形都模拟鸟兽形状,统称为“鸟兽尊”。常见的有鸟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和鴞尊等。它们是另一种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鸟兽尊是古代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青铜铸器。器形都模拟鸟兽形状,统称为“鸟兽尊”。常见的有鸟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和鴞尊等。它们是另一种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行 20: 行 20:
  
 
 到了現在,尊是什麼、尊和其他器物的差別、為什麼鳥獸形尊也被放到尊這個名目之下,仍然還是個時不時在討論的問題。如今我們一般把一種大口、有頸、折肩、有腹、圈足的大型容酒器叫做尊,比如下圖中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原始瓷尊和故宮博物院藏三羊尊。[[杜廼松]]在《论青铜鸟兽尊》中指出,每件鸟兽尊定名时应根据其所肖动物称呼其具体名称,如牛尊、羊尊、象尊、鸟尊等,仅具有鸟兽形象而不能确知其为何种动物时,可沿用习惯叫法,称之为“牺尊”。带有铭文的鸟兽尊一般使用青铜器的通称“尊彝”二字来自称,如守宫鸟尊、盠驹尊、邓仲牺尊等。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二号墓出土的[[井姬盂鏙]]自称为“盂鏙”,杜廼松认为它属于罕见称呼或地区别称。2000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的[[晋侯猪尊]]则自名为“飤”,也属于罕见称呼。<ref name=gg>{{Citeweb |title=西周 青铜猪尊 |url=http://www.gg-art.com/profesional/index.php?detailid=535 |publisher=中华博物 |access-date=2016-1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10174318/http://www.gg-art.com/profesional/index.php?detailid=535 |archive-date=2016-11-10 |dead-url=yes }}</ref>
 
 到了現在,尊是什麼、尊和其他器物的差別、為什麼鳥獸形尊也被放到尊這個名目之下,仍然還是個時不時在討論的問題。如今我們一般把一種大口、有頸、折肩、有腹、圈足的大型容酒器叫做尊,比如下圖中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原始瓷尊和故宮博物院藏三羊尊。[[杜廼松]]在《论青铜鸟兽尊》中指出,每件鸟兽尊定名时应根据其所肖动物称呼其具体名称,如牛尊、羊尊、象尊、鸟尊等,仅具有鸟兽形象而不能确知其为何种动物时,可沿用习惯叫法,称之为“牺尊”。带有铭文的鸟兽尊一般使用青铜器的通称“尊彝”二字来自称,如守宫鸟尊、盠驹尊、邓仲牺尊等。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二号墓出土的[[井姬盂鏙]]自称为“盂鏙”,杜廼松认为它属于罕见称呼或地区别称。2000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的[[晋侯猪尊]]则自名为“飤”,也属于罕见称呼。<ref name=gg>{{Citeweb |title=西周 青铜猪尊 |url=http://www.gg-art.com/profesional/index.php?detailid=535 |publisher=中华博物 |access-date=2016-1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10174318/http://www.gg-art.com/profesional/index.php?detailid=535 |archive-date=2016-11-10 |dead-url=yes }}</ref>
 +
 +
==視頻==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vXxqi-ZLA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如果国宝会说话]纯享国宝:鸟尊 | CCTV纪录 }}
 +
</div> {{-}}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於 2020年5月31日 (日) 00:23 的最新修訂

鳥獸尊

圖片來自sxyuda.com

鳥獸尊,或稱鳥獸形尊,中國古代文物的一個類別,形狀似獸的盛酒器的通稱。最早定義「鳥獸尊」的是1941年容庚所著的《商周彝器通考》,該書單立「鳥獸尊」一類,「於鳥獸形之尊彝統稱之為尊」。雖然「鳥獸尊」的最初定名是為了區分青銅器,但形制類似的陶器也被稱為「鳥獸尊」。在以鼎簋等器物為主流的先秦青銅器中,鳥獸尊是極其特殊的一類,它數量少,某一動物類型的鳥獸尊往往存世數量只有幾件。

鳥獸尊是古代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青銅鑄器。器形都模擬鳥獸形狀,統稱為「鳥獸尊」。常見的有鳥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和鴞尊等。它們是另一種酒器,只是器名與「尊」相通。

  • 犀尊:形體為犀牛,器腹圓鼓,四蹄短壯,頭部有二角。
  • 牛尊:形似水

牛,鼻穿環,牛頂,背、中脊及後背多有穴,中穴置有一鍋形容器,前後穴均缺蓋,飾有交龍紋及小動物。前吻平而有一小流道,背有蓋,蓋頂有一立虎,腹飾變形獸紋。

鳥獸尊定義

最早定義「鳥獸尊」的是1941年容庚所著的《商周彝器通考》,該書單立「鳥獸尊」一類,「於鳥獸形之尊彝統稱之為尊」。鳥獸尊的「尊」與青銅器專名「」的含義或青銅器銘文中「尊」的含義都不相同。專名「尊」是指侈口,腹部粗而鼓張,高圈足,形體較寬的一類青銅器,也就是「似觚觶而巨者」;銘文中的「尊」是酒、食器等禮器的共名,也就是王國維在《說彝》中提到的「大共名;鳥獸尊的「尊」是盛酒器的通稱,也就是王國維所稱的「小共名」。 《周禮·春官·司尊彝》中有「掌六尊六彝之位」的記載,「六尊六彝」中冠以鳥獸名字的有雞彝、鳥彝、虎彝、蜼彝和象尊,此外注釋《周禮》的鄭眾等人還認為六尊中的「獻尊」就是「犧尊」。對於這些器名,漢代以來學者的說法不一,主要有尊上的畫像、工藝裝飾和本身形象三種。商周青銅器定名中將鳥獸形的禮器歸為尊類始於宋朝,《博古圖錄》將外形做牛、象和鳧的酒器分別定名為犧尊、象尊和鳧尊,這是最早的與後來鳥獸尊定義相符的定名,宋以後金石學者多從《博古圖錄》。1941年容庚刊行《商周彝器通考》後,學界多將鳥獸形盛酒器統稱為鳥獸尊,而少有異議。

鳥獸尊是不是尊?

嚴格說,鳥獸尊並不是尊,就好像後來在清代時候出現的什麼太白尊、搖鈴尊、蘋果尊等等,也不應該被稱作尊一樣。尊,本應是青銅器的共名,在青銅器銘文中常常出現「作寶尊彝」的字樣。到了北宋呂大臨《考古圖》之後,尊才作為某種酒器的專名。不得不說,宋代的青銅器研究當然獲得了很多成果,但由於當時學術視野所限,很多關於青銅器的錯誤認識反而影響了後來千餘年。

到了現在,尊是什麼、尊和其他器物的差別、為什麼鳥獸形尊也被放到尊這個名目之下,仍然還是個時不時在討論的問題。如今我們一般把一種大口、有頸、折肩、有腹、圈足的大型容酒器叫做尊,比如下圖中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原始瓷尊和故宮博物院藏三羊尊。杜廼松在《論青銅鳥獸尊》中指出,每件鳥獸尊定名時應根據其所肖動物稱呼其具體名稱,如牛尊、羊尊、象尊、鳥尊等,僅具有鳥獸形象而不能確知其為何種動物時,可沿用習慣叫法,稱之為「犧尊」。帶有銘文的鳥獸尊一般使用青銅器的通稱「尊彝」二字來自稱,如守宮鳥尊、盠駒尊、鄧仲犧尊等。1974年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二號墓出土的井姬盂鏙自稱為「盂鏙」,杜廼松認為它屬於罕見稱呼或地區別稱。2000年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3號墓出土的晉侯豬尊則自名為「飤」,也屬於罕見稱呼。[1]

視頻

[如果國寶會說話]純享國寶:鳥尊

參考文獻

  1. 西周 青銅豬尊. 中華博物.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