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台·西湖春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陽台·西湖春感》是宋末詞人張炎的作品。此詞借詠西湖抒發國破家亡的哀愁。開頭三句寫景,以景襯托國破家亡的淒涼。「能幾番游」二句抒發出朝不保夕的無限哀愁。下闋「當年燕子知何處」暗用劉禹錫《烏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見說新愁」以下,詞人傾訴個人的滿腔哀怨,再無心事追尋往日歡樂,聽到鵑啼,真教人肝腸碎裂,痛苦難當。全詞淒涼幽怨,悲鬱之至,尤其兩個「怕」字,真切地勾畫出詞人睹物傷情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 作品名稱 :高陽台·西湖春感
- 作品別名 :高陽台·接葉巢鶯
- 創作年代 :宋末元初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詞
- 作 者 ;張炎
作品原文
高陽台⑴·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⑵,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⑶。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⑷,一抹荒煙⑸。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⑹,草暗斜川⑺。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⑻。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1]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高陽台:詞牌名,調名取自宋玉《高唐賦》,又名「慶春澤」。雙調一百字。
⑵接葉巢鶯:杜甫詩:「接葉暗巢鶯。」
⑶斷橋:西湖孤山側橋名。
⑷西泠:杭州西湖橋名。
⑸一抹:一片。
⑹韋曲:唐時長安城南皇子陂西韋氏、杜氏累世貴族,所居之地名韋曲、杜曲。
⑺斜川:在江西廬山側星子、都昌二縣間,陶潛有游斜川詩,詞中借指元初宋遺民隱居之處。
⑻「見說二句」:沙鷗色白,因說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頭。辛棄疾《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2]
作品譯文
茂密的碧葉上黃鶯在築巢,湖面微波輕卷着落葉柳絮,暮色蒼茫斷橋下馳回歸船。春日苦短還能夠暢遊幾次?想再看花開又要等到明年。東風啊請暫伴薔薇少住,待到薔薇花開春光已少得可憐。更讓人感到淒涼的是,萬綠叢中的西泠橋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煙。
當年棲息在朱門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飛向何邊?只見豪門舊居長滿苔蘚,游賞勝地也荒草連天。聽說這深深的新愁,如今讓那些清閒的白鷗也愁得白髮翩翩。我再也無心去重溫笙歌舊夢,只把緊掩重門喝點悶酒獨自閒眠。請不要拉開窗簾,怕見落花紛飛,怕聽聲聲啼鵑。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是張炎在南宋滅亡後重遊西湖時所作的一首詞,從形式上看是「舊瓶裝新酒」,借西湖觀感這一舊話題抒發亡國之痛烈心情。
上闋起句寫春深美景,平和舒緩。「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從寫景起筆,用平緩的筆調寫出了春深時景。張詞的頭一句就化用杜詩「接葉暗巢鶯」。在密密麻麻的葉叢里,鶯兒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寫輕絮飄蕩,被微波捲入水中「斷橋斜日歸船」「斷橋」,一名段家橋,地處里湖與外湖之間,其地多栽楊柳,是遊覽的好去處。張炎在這裡寫的,正是抵暮始出的「歸船」。遊船如舊,而心情已不再。筆鋒一轉,「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點出良辰美景仍在,卻是春暮時刻,未幾花將凋謝,只好靜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瀰漫於胸,只好挽留春天。「東風且伴薔薇住」,意思是說:東風呀,你伴隨着薔薇住下來吧。而薔薇花開,預示着春天的即將結束。「到薔薇、春已堪憐」,春光已無幾時,轉眼就要被風風雨雨所葬送。「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儘管春天尚未歸,西泠橋畔,卻已是一片觸目驚心的荒蕪。筆意剛酣暢,卻又轉為傷悲。西泠橋是個「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但現在只剩下「一抹荒煙」,今昔對比之強烈,已觸着抒發亡國之痛的主題了。
下闋起筆令人一振。「當年燕子知何處?」此句代用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詞在劉詩基礎上進一步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韋曲」唐時韋氏世居地,在長安城南,「斜川」位於江西星子縣,陶淵明曾作《游斜川》詩,這裡指西湖邊文人雅士遊覽集會之地。「苔深」、「草暗」形容荒蕪冷落之狀。當年的繁華風流之地,只見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也已尋不到它的舊巢。而且不光如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詞人暗用了辛棄疾的兩句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意謂連悠閒的鷗,也生了新愁。白鷗之所以全身發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鷗的白頭來暗寫自己的愁苦之深。「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此二句既說現在的倦怠失意,又點出自己從前的身份:貴公子和隱士。「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開簾」照應「掩門」,「飛花」照應「卷絮」,「啼鵑」應「巢鶯」,首尾呼應,營造了一種花飄風絮,杜鵑啼血的悲涼氛圍。張炎此詞用鳥聲結尾,這就使詞有淒切哀苦的杜鵑啼泣之聲,餘音裊裊,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這是一首寫春暮時景的詠物詞。寫春天的景色等是實寫,寫內心的亡國之痛則是虛寫。以景示情,以情帶景,堪稱「郁之至,厚之至」。讀耐人尋味,耐人咀嚼。張炎是一個婉約派的詞人,追念故國之思不是直接傾瀉而出,而採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此詞章法謹嚴,有自然流動之勢,只是詞文過於蘊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軟弱性。
名家點評
陳廷焯在《白雨齋詩話》卷二評此詞曰:「淒涼幽怨,郁之至,厚之至。」
梁啓超《藝衡館詞選》引麥孺博云:「亡國之音哀以思。」
詞牌簡介
主詞條:高陽台 《高陽台》,[3] 詞牌名,調名取自宋玉《高唐賦》,楚懷王游高唐,倦而晝寢,夢巫山神女前來,稱願薦枕席。臨行時,又自稱: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又名《慶春澤》。雙調一百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於兩結三字豆處增葉一韻者。
作者簡介
主詞條:張炎 張炎,南宋詞人。字叔夏,號玉田、樂笑翁。祖籍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張俊後裔。宋亡,其家亦破,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北游元都,失意南歸。晚年在浙東、蘇州一帶漫遊,與周密、王沂孫為詞友。其詞用字工巧,追求典雅。早年多寫貴族公子的優遊生活,後期多追懷往昔。又曾從事詞學研究,對詞的音律、技巧、風格均有論述。著有《詞源》、《山中白雲詞》(又名《玉田詞》),存詞約三百首。[4]
參考文獻
- ↑ 高陽台·西湖春感 古詩文網
- ↑ 《高陽台·西湖春感》張炎(注釋,翻譯,賞析) 習古堂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14]
- ↑ 【高陽台、慶春澤】唐宋詞格律,引用日期2013-10-25
- ↑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