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福龙卖箭

马福龙卖箭(剧照)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马福龙卖箭》,粤剧《马福龙卖箭》传统剧。根据《李槐卖箭》改编。原编者不详。

目录

剧目介绍

元帅胡梦熊远征西辽不利,回朝搬兵,并微服访求武将。偶遇穷困潦倒的马福龙,在街上出卖家传宝箭。胡为试探马之武艺,几番故意侮辱,逼其出手较量。证实马武艺确实高强后,胡即当场赔礼,并邀请马同赴疆场。马福龙出战将辽兵打败,班师回朝。皇帝赏封马福龙为平西王。

粤剧《马福龙卖箭》是粤剧小武金山贞的看家戏。后经新金山贞和靓少佳的精心锤炼,南派武功更见特色。早期粤剧演出的《李槐卖箭》,人物姓名虽然不同,基本情节与该剧相仿。1957年广州新世界剧团的演出本,由靓少佳、何建青整理改编,导演靓少佳,靓少佳、卢启光等主演。剧本刊入1962年《粤剧传统剧目汇编》第十六册。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省卷》,收入靓少佳、何建青的整理本《马福龙卖箭》。1992年广州粤剧团以该剧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两广南派粤剧汇展,由陈少棠、卢启光主演。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于!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1]”;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视频

马福龙卖箭 相关视频

【粤剧】马福龙卖箭03_长街卖箭(欧凯明_卢文斌_邹少杰)_超清_
北海粤剧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