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岩罗村坝(罗中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岩罗村坝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马岩罗村坝》中国当代作家罗中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马岩罗村坝

马岩罗村坝,地处渝东南之腹地,倚武陵山脉之南,临郁江之源。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村落古朴,时光沉淀。余有幸操觚,是为村坝立颂,以扬其名。

马岩的来历

马岩名字的来历有一个神秘的传说,传说马岩山脚下有一户蔡姓穷苦人家的放牛娃曾经捡到一颗珠子,这颗珠子放在草里就可以长草,放在米缸里就可以长米,无论你要舀少次,米缸里的大米都不会少,地主知道后要抢夺这颗珠子,情急之下放牛娃吞了珠子。其后口渴,喝断了郁江水,母亲道:“儿呀,你是神就上天,是龙你就下海。”话刚说完,放牛娃突然一声长啸,瞬间变身为一条黑龙,冲天而去。

放牛娃变成龙飞走后,地主没地方撒气,就天天去欺负人家老婆子。再说那放牛娃,放心不下老母亲,回来探望,结果正好看到地主家都在毒打他母亲。放牛娃一怒之下,将地主及随从全杀死。这下惊动了天神,为了惩戒黑龙,天神搬来一座大山,将黑龙镇压在了地底下。那座山,就是马岩。山下的那个龙洞,里面深不见底。那条龙因为姓蔡,所以大家都叫它蔡龙王,现在山下还有好多蔡姓人家。

马岩,这个彭水罗氏的发祥地,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它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然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马岩始终保持着其独特魅力。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化。罗氏先祖们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变荒野为田园,村坝渐成。子孙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村中古树参天,见证岁月沧桑;清溪潺潺,书写村坝故事

罗村坝的来历

彭水罗氏先祖于嘉靖间避甘州军乱流落至此,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挖煤打猎,在此定居下来,并取名罗村坝。因何原因来到人迹罕至、偏僻闭塞、高寒苦冷、四围悬崖峭壁、壁立千仞的原始森林呢?

1、避甘州军乱

彭水罗氏在马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间(清宣统三辛亥谱载嘉靖元年迁来,清光绪三十三年谱载嘉靖三十七年迁来),这里曾曾是蛮荒之地。战争年代,马岩成为避难之所,许多家族迁徙至此,罗氏家族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在马岩扎根,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一方旺族。据彭水县罗氏家谱所录:彭水罗氏开基祖罗魁鉴字懋亥号叔赣,于明嘉靖间任工部侍郎被派入川督办皇木,逢甘州兵乱,避兵于蜀,落业四川酉阳彭水郁山南京街,其胞弟罗魁仪字应富号叔季逃亡贵州凯里插家坡。魁鉴祖灰尽受殃,藏于宝坊,故后葬于郁山状元堡,魁鉴公作彭水罗氏郁山老字派:守魁由九万文升国,祟之世正明玉兴。富贵荣华增福寿,永远吉庆显朝廷。忠孝传家光先绪,长发其祥耀茂椿。香兰献瑞开科甲,隆昌百代享儒林。梁栋安帮全才美,毓秀腾辉礼圣君。随行由彦之子,魁鉴之孙九柏、九青等开基马岩罗村坝并迎接了入川第二批清顺治十一年以九章公为首的寻亲族人的到来,收留了第三批康熙年间奉旨入川以万卷之七子为代表的族人。魁鉴公《下马诗》云: 骏马堂堂出殿邦, 任凭随地立纲常。 年望远近犹无近, 即走他乡亦故乡。 久谱不忘真命主, 财上分明大大夫。 要得父子团圆会, 子子孙孙返故乡。 魁鉴曾祖父伯仲、伯启等九兄娶二十三妻生四十八子为奸所害改名改派分居各地而被朝廷追查未果,嘉靖年间平反昭雪,魁鉴公得以任工部侍郎。可魁鉴皇木未办成功,渎职,理所当然被查办。因此守义字公松更名府庭(48子之一),魁鉴更名懋海,九章更名弘璋,仕绅更名吉贤,其子江西入湖广填四川时将原名海生(真益)更名贞纯,后取其父吉贤的谐音更为继先,湖生更名贞吉。凡此支罗氏从"守魁由玖″四代后各自更名更派,其目的是为了躲避朝廷追杀。

2、康熙年间奉旨填川而来

现在的四川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由江西入湖广再填四川而来的。大多是移民的后代。明末,四川战争不断。将近九十年的战乱,经历了明末三个皇帝万历、天启、崇祯朝代。在这九十年的时间内,今天贵州北部的少数民族反抗明王朝两次攻入四川,而且规模大,根据当时记载重庆被占,成都被围了一百天。全省一片荒烟茂草,这个战乱还没被完全停止,省内以南充为中心又有四川本地白莲教农民起义。小规模战争被平息后,不久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明末农民起义很多军队进入四川,李自成两进四川,张献忠五进四川,最后张献忠在成都赖着不走了,在这里建大西国当皇帝两年半时间,一点也不太平,大肆屠城,有一年还以科举为幌子对知识分子大开杀戒,还请西方传教徒观看他杀人。张献忠一直在和各方打仗。两年半后张献忠北上抗清,他死在清军和他对抗的军队手里。他的余部带领农民军继续和清军作战二十多年,多数时候在四川打仗。清兵入川后又打了整十四年。清兵五进成都这个拉锯战是相当惨烈的,清军平定四川后,清王朝在西南的最高统治者平西王吴三桂引清兵入川想当皇帝发动三藩之乱,反叛清王朝又打了将近二十年,吴三桂反叛往北打,曾打下成都、重庆,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战争直到康熙平定四川战乱结束,其间经历九十年的战乱。 除了人祸,还有虎祸。

康熙二十一年(1682),当新任四川荣昌知县张懋尝,带着7位随从抵达荣昌县城时,他万万没想到,一场猛兽之祸由此开始。当张懋尝进入荣昌县城后,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全城死寂空无一人,“蒿草满地”。正当大伙感觉纳闷时,突然,一群老虎猛地蹦了出来,张懋尝主仆八人惊恐之下慌忙逃命,怎奈虎口凶猛,转眼间,张懋尝的7个随从,就有5人丧生虎口之下。

张懋尝从虎口下侥幸逃生的这一年,清廷刚刚平定吴三桂余部在三藩之乱中进入四川的军队。此时,从明朝末年的张献忠屠川,到清军与明军的厮杀,再加上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1673-1681),历经四十多年的战乱、厮杀、虎害和瘟疫等天灾人祸,四川全省人口已经从明朝万历六年(1578)的600万人,锐减至不足50万人。全省90%的人口丧亡,“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清朝初期的四川,是中国虎患最为严重的区域。 其实,早在公元263年的三国蜀汉末期,四川人口就已高达百万;到南宋末期,四川人口更是一度增长至近千万;此后在蒙古人的屠戮下,四川人口锐减,经历明朝的移民和繁衍生息,到明朝万历六年(1578),全省人口一度恢复至600万人。但没想到明末清初这场历时几十年的战乱,竟然将四川一度打回了原始社会。

人退则虎进,早在张懋尝虎口逃生之前,顺治年间,四川南充知县黄梦卜就向上级汇报说,他原来在南充招徕了户口人丁506人,没想到这批人被老虎吃掉了228人,病死55人,“现存223人”。黄梦卜不死心,又招徕了74人到南充落户,没想到,这74人中,又有42人被老虎吃掉了。 据《南充县志》记载,当时的县衙门、学宫全部成了老虎的洞窟,以致南充知县黄梦卜无比感慨地说:“夫南充之民,距府城未远,尚不免于虎毒,而别属其何以堪哉?”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场历时一百多年、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开始了。

就在荣昌知县张懋尝汇报从虎口逃生的第二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皇帝下发了一道圣旨,号召大清帝国的子民积极前往四川垦荒,并表示四川境内土地,不管原来是有主还是无主,在没人耕种和缴纳粮税的情况下,新移民只要愿意去开垦,垦荒土地就全部归属新移民.

当时移民是强迫的,手是捆着的,只有上厕所时才能解开。故湘渝川黔地区一带,至今称上厕所叫“解手”。这个特殊词汇,就是大移民时产生的。重庆市研究湖广填四川以后,公布了"巴,向,覃,樊,郑,罗,朴,咎,鄂,庹,夕,龚"12老姓。并在大渡口专门设了"陈庹路"陈家至庹家,以示纪念。庹姓合川老谱和庹姓四川蓬安县老谱也证明了这一点。几地老谱书上明确记载:庹姓源自湖广填四川。地点叫湖广麻城县,或其他地方。移民分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进行。据明代四川涪州庹智编写的庹氏老谱记载,庹姓经涪州入四川。康熙年间彭水罗氏文申字天柳移民马岩罗村坝,文星字天杞移民长寿官斗山,文焕字天梅移民丰都江池。

可想魁鉴子孙入川不知死于战乱知多少?其间存活下来的大多是清康熙填川而来的族人。这便是这支罗氏乱派的原因之一。八句诗便是这支罗氏的分手后认亲的接头暗号和口令。上马诗云:

平地干戈闹汝娃,

皇军赶散遍天涯。

麻城太守麒麟种,

云合綦南定贵巴。

一家分成千家户,

百家分成万万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罗氏子孙永不差。

罗氏家族作为马岩的代表性家族,其文化传承一直备受关注。他们重视教育,崇尚礼仪,讲究孝道,这些优秀品质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来到这里,领略千年古村的魅力,感受罗氏家族的文化传承

三、喜看今日罗村坝

改革开放以来,村坝巨变。崎岖山路,变为坦途;茅屋瓦舍,变为高楼大厦。田野机械化作业,农业现代化初显。村民腰包鼓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此乃党的富民政策之结果,亦村民辛勤劳作之结晶。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味道。信步走走,农家门前屋后满目秋实,呈现一派绚丽多姿的暖色。;果园里金黄的橘,硕大的柚,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枣儿红了,仿佛一团红云挂在枝头,红得那般娇艳、那般耀眼,仿佛一个个竖立的红色火把,瞬间点燃了乡愁。那红红的丰盈的柿子,软软的、甜甜的,吃一口,它的香甜滋味可是世间少有的。

“故乡”马岩是孕育彭水罗氏生命的地方,是我们的根,永远割舍不掉的魂。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可直观从村名“高家”二字得以充分体现。青山绿水间,一马平川的稻田,古朴苍劲的老树,藏着笑声的竹林,田间地头犁耙、河边溪旁水车、斑驳风谷机,各种各样的传统生活用具如石磨、石槽……古韵流芳的老屋,花香鸟语的院落,袅袅升起的炊烟,柴草散发的味道,高低不平的石阶,欢声笑语的人群,院内散落的鸡鸭飞跑,公鸡趾高气扬散步,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寻食,小狗悠闲追逐嬉戏,牛鸣、羊叫、鸟唱……汩汩流淌的泉水,微波荡漾的水塘,平坝中有潺潺流过的溪河,水净清澈见底,常年不干,是小鱼小虾青蛙的乐园,也是小伙伴暑天游泳戏水打闹的去处,还是乡亲洗衣服、洗澡的好地方……

随处俯拾即是历史和文化,彰显着历史久远、人文兴盛,是世代乡亲共同描绘、创造的成果,是智慧的结晶,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是难以再生的珍贵遗产。到处散发着原汁原味的泥土芬芳、乡土气息,好一派田园风光,构成一幅自然水墨画,这就是山水间的家。

四、“故乡”是一首歌,永远吟唱

小时候我经常吟诵一首儿歌:马岩山腾,洋芋当顿。想吃大米,要害大病,下郁山镇,米买回来,死得梆硬。这首儿歌告诉我马岩是多么高险、贫穷和偏僻。后来又听老人讲,我们彭水罗氏祖先来自江西落于郁山南京街,然后开基马岩,曾抱怨我们的先祖们为什么离开富饶的江西来到这么一个地方。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先祖们来此地是为了躲避灾难,保存生命,传宗接代,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感谢他们繁衍了我的生命。很早以前,马岩罗村坝还是个无名坝子,人迹罕至,草长林深,野兽出没,彭水罗氏先祖流落至此,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挖煤打猎,在此定居下来,并取名罗村坝。

纵观彭水罗氏历史,可知先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敢于压倒一切的英勇无畏精神;他们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他们有立志高远、积极进取、求新求变的创新乐观精神;他们有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甘为人梯、高风亮节的奉献精神。

我想起清代郑燮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精神,这正是彭水罗氏先祖们精神的写照。彭水罗氏先祖们生长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在破碎的环境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他们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顽强不屈、执着坚韧。

尤其是在极其艰苦的处境中先祖们仍然传宗接代、繁衍生息,传承华夏传统文化,令人敬佩。祖宗繁衍了我们,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心。重视祭祀祖先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家族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的意义就在于繁衍生息,无论是人类、动物植物,还是其他生命甚至宇宙本身,繁衍后代都是天职,是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责任。鼓励生育,是解决当今社会少子化、老龄化、人口负增长问题的良方之一。

“故乡”是永远的牵挂,沉醉于经年岁月,温习过无数次的旧梦,依然清晰记得,阵阵乡音、丝丝乡情、串串乡事交糅在一起,漫袭心头,甜甜的、酸酸的,每每吟咏,含着情、流着泪……对这块生养衍息的土地及乡亲深深的热爱眷恋。 “故乡”是一首歌,我永远吟唱。

马岩赞

马岩高难及,千程与万程。

风雷山下荡,日月掌中擎。

马岩王妃孕,仰望王子俊。

彩旗舞飘飘,观音送子兴。

金雕振翅飞,阴阳定乾坤

马岩仙翁语,神龟渡海奔。

上古脚印显,圣女含羞隐。

吊古千年迹,怀人万里情。

勇往无限志,光宗耀祖名。[1]

作者简介

罗中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38年,高级教师,喜欢写作诗歌和散文,多篇诗歌散文在纸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