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拉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eaweed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27日 (三) 16:1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馬拉威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awi),另譯馬拉維,首都里朗威,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內陸國,與尚比亞、…”)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拉威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Malawi),另译马拉维,首都里朗威,位于非洲东南方的内陆国,与尚比亚坦尚尼亚莫三比克接壤。面积约118484平方公里。人口约1984万。官方语言为齐切瓦语及英语。通用货币为马拉威克瓦查[1][2][3]


历史概述

马拉威原名尼亚萨兰(Niyasaland),1859年英国探险家李文斯顿抵达尼亚萨兰,为到达该地之第一个欧洲人。1883年英国在布兰岱(Blantyre)设立领事馆,1891年宣布尼亚萨兰为其保护地。二次大战后,英国于1945年成立“中非洲委员会”,推动合并尼亚萨兰及南北两罗德西亚,并于1953年9月3日正式将该三地合并成立“罗尼联邦”。惟“尼亚萨兰非洲人民议会党”坚决反对合并,旋即展开自治运动。罗尼联邦终于1963年解体,尼亚萨兰于1964年宣布独立,改国名为马拉威,成为大英国协一员。领导独立之班达博士(Hastrings Banda)出任首任总统。1966年7月6日改为马拉威共和国。班达连任总统至1994年止,在位28年。1994-2004年由Bakili Muluz担任总统,2004-2012年总统Bingu Mutharika,于任内过世,副总统班达女士(Joyce Banda)2012年继任总统,为第一任马国女总统。2014年5月31日穆沙里卡(Arthur Peter Mutharika)当选总统。2019年5月21日举行总统大选,总统穆沙里卡竞选连任,获38%选票,成功连任,5月28日宣誓就职。


地理环境

3/4国土海拔1000~1500米。属热带草原气候。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分凉干(5月~8月)、热(9月~11月)、雨(12月~4月)三季。热季最高温度为29℃,凉干季最低温度为7℃。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

政治

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全国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以连任一次。议会是马拉维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是马拉维最高行政机构。穆塔里卡总统执政以来,着力吸引外资,打击腐败,改善民生,马政局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

马为农业国,全国约86%人口从事农业,经济十分落后,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主要种植烟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烟草生产国之一,烟草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70%。其白肋烟(Burley)质量上乘,在世界烟草界享有盛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政府推行私有化和脱贫计划,但因西方指责马吏治腐败并冻结援助,经济发展受阻。宾古·穆塔里卡上台后,努力改善同西方关系,西方逐步恢复援助,经济形势趋于好转。2005年起实施“增长与发展战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由于政府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实施农业补贴计划,马连续多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经济增长率连续6年超过7%(2005年至2010年)。2011年上半年,马发生外汇和燃油短缺危机,并引发民众全国性示威游行和骚乱。2012年4月,班达就任总统后,与西方缓和关系,着力争取外援,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马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由于班达政府曝出“现金门”丑闻并持续发酵,西方传统捐助方纷纷暂停向马政府提供预算支持,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彼得·穆塔里卡总统上台后,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政策举措吸引投资,促进贸易,经济保持相对稳定。但2015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旱涝灾害频仍,传统产粮区损失严重,对马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冲击较大。

参考文献

  1. 马拉威共和国 Republic of Malawi. 中华民国外交部全球资讯网. 2019年5月 [2019-11-27] (中文). 
  2. AFRICA MALAWI. CIA. 2019-10-27 [2019-11-27] (英语). 
  3. 马拉维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1-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