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拉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27日 (三) 16:15 由 Seawee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馬拉威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awi),另譯馬拉維,首都里朗威,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內陸國,與尚比亞、…”)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拉威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awi),另譯馬拉維,首都里朗威,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內陸國,與尚比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接壤。面積約118484平方公里。人口約1984萬。官方語言為齊切瓦語及英語。通用貨幣為馬拉威克瓦查[1][2][3]


歷史概述

馬拉威原名尼亞薩蘭(Niyasaland),1859年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抵達尼亞薩蘭,為到達該地之第一個歐洲人。1883年英國在布蘭岱(Blantyre)設立領事館,1891年宣布尼亞薩蘭為其保護地。二次大戰後,英國於1945年成立「中非洲委員會」,推動合併尼亞薩蘭及南北兩羅德西亞,並於1953年9月3日正式將該三地合併成立「羅尼聯邦」。惟「尼亞薩蘭非洲人民議會黨」堅決反對合併,旋即展開自治運動。羅尼聯邦終於1963年解體,尼亞薩蘭於1964年宣布獨立,改國名為馬拉威,成為大英國協一員。領導獨立之班達博士(Hastrings Banda)出任首任總統。1966年7月6日改為馬拉威共和國。班達連任總統至1994年止,在位28年。1994-2004年由Bakili Muluz擔任總統,2004-2012年總統Bingu Mutharika,於任內過世,副總統班達女士(Joyce Banda)2012年繼任總統,為第一任馬國女總統。2014年5月31日穆沙里卡(Arthur Peter Mutharika)當選總統。2019年5月21日舉行總統大選,總統穆沙里卡競選連任,獲38%選票,成功連任,5月28日宣誓就職。


地理環境

3/4國土海拔1000~1500米。屬熱帶草原氣候。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左右,分涼干(5月~8月)、熱(9月~11月)、雨(12月~4月)三季。熱季最高溫度為29℃,涼乾季最低溫度為7℃。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

政治

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由全國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以連任一次。議會是馬拉維最高立法機構。內閣是馬拉維最高行政機構。穆塔里卡總統執政以來,着力吸引外資,打擊腐敗,改善民生,馬政局保持基本穩定。

經濟

馬為農業國,全國約86%人口從事農業,經濟十分落後,是聯合國確定的最不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外援。主要種植煙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煙草生產國之一,煙草出口占國家外匯收入70%。其白肋煙(Burley)質量上乘,在世界煙草界享有盛譽。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馬政府推行私有化和脫貧計劃,但因西方指責馬吏治腐敗並凍結援助,經濟發展受阻。賓古·穆塔里卡上台後,努力改善同西方關係,西方逐步恢復援助,經濟形勢趨於好轉。2005年起實施「增長與發展戰略」,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由於政府增加農業投入,擴大實施農業補貼計劃,馬連續多年實現糧食自給有餘,經濟增長率連續6年超過7%(2005年至2010年)。2011年上半年,馬發生外匯和燃油短缺危機,並引發民眾全國性示威遊行和騷亂。2012年4月,班達就任總統後,與西方緩和關係,着力爭取外援,推出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馬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由於班達政府曝出「現金門」醜聞並持續發酵,西方傳統捐助方紛紛暫停向馬政府提供預算支持,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彼得·穆塔里卡總統上台後,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政策舉措吸引投資,促進貿易,經濟保持相對穩定。但2015年以來,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旱澇災害頻仍,傳統產糧區損失嚴重,對馬糧食生產及經濟發展衝擊較大。

參考文獻

  1. 馬拉威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awi.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9年5月 [2019-11-27] (中文). 
  2. AFRICA MALAWI. CIA. 2019-10-27 [2019-11-27] (英語). 
  3. 馬拉維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1-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