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

简介

我国农历的五月五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过端午节,而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这就是香包的起源。

来源及演变

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五月俗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五彩绳)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演变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做香包是妇女们表现女红手艺最佳机会。从香包图案和绣工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手艺。 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于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1]

手工香包制作

  1. 先剪四块布,有花的两块,没花的两块。
  2. 缝起来留一个小口。
  3. 翻过来。
  4. 把小口缝起来,整个翻过来。
  5. 两片,翻过来开始缝。
  6. 缝好了翻过来。
  7. 用粗针穿线,每隔0.5cm一个褶子。
  8. 两个反向穿好,拉一下口就合起来了。
  9. 整理一下褶子,每个都要使劲捏一下。
  10. 调好颜料,染色。
  11. 最后配上穗子,漂亮的传统香包就做完成了。*[2]

视频

参考来源

  1. 香包的来源与演变 ,360doc个人图书馆
  2. 手工香包的做法图解 端午节布艺香包制作方法 ,手艺活网 作者:幽趣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