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编码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非编码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是不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前后,同属于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强弱。

启动子位于非编码区。

基因是由成千上万个核苷酸对组成。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为不同区段。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不同。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编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前后,同属于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强弱 。

作用

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对于遗传信息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在它上面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是有遗传效应的。比如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非编码区对目的基因是不可缺少的。非编码区上有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具有调控作用。

基因非编码区的碱基的插入、缺失和替代也属于基因突变事件,尽管大多数的研究是局限在编码区突变。

启动子位于非编码区。

因为回文序列的特殊排列,其大多都位于非编码区。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