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非基督教运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知识界众多派别于1922年到1927年间反对基督教的运动。非基督教运动起源于共产主义的影响,迅速受到新文化运动(宗教被视为“赛先生”-“科学”的敌人)的支持。1924年以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掀起反对帝国主义运动,支持者包括继承中国文化的国民党、主张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以及主张“凝成国民意识,发扬本国文化”、“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国家主义派。中国政府通过此项运动取得了对教会学校的控制权。基督教青年会主导的体育事业在非基督教运动的冲击下也彻底没落,中国政府收回体育权。

简介

1922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拟定于4月4日,借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第十一届年会。3月9日,上海学生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组织,通电反对这个年会在中国召开,呼吁支持。3月11日,北京学生响应上海的呼吁,成立“非宗教大同盟”,蔡元培等人均予支持。

3月21日,由李石曾、陈独秀、李大钊、汪精卫、朱执信、蔡元培、戴季陶、吴稚晖等为数77人的学者名流以该同盟的名义联署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指出:“我们要为人类社会扫除宗教的毒害。我们深恶痛绝宗教之流毒于人类社会十倍于洪水猛兽。有宗教可无人类,有人类便无宗教。宗教与人类,不能两立。”

3月31日,北京的五位大学教授周作人、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及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反对攻击基督教。

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如期召开,受到大批军警保护。4月4日,李石曾、李大钊、邓中夏、萧子升等12人在《晨报》上发表《非宗教者宣言》。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萧子升分别发表文章,批判宗教。4月8日,年会闭幕的当天,北京大学举行非宗教演讲大会,有3千多人参加。会上宣读蔡元培的演说词,要求教会学校的教育与宗教分离。

5月10日,北京非宗教同盟在北大第三院正式成立。6月,非宗教同盟编辑出版罗章龙编辑的《非宗教论》一书, 该书收集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吴虞、李石曾、萧子升、周太玄、朱执信、罗章龙等人写的31篇批判和否定基督教的文章。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宗教,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关于耶稣基督的诞生[2],生命,死亡和复活的信仰。当它从一小批信徒开始时,许多历史学家将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和采用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视频

非基督教运动 相关视频

高和学第二十三讲:认识宗教
三分钟带你认识宗教(7.3我国的宗教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