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山桥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山桥镇

中文名 :青山桥镇

所属地区:中国中南

青山桥镇地处湘潭县西南边陲,2016年度人口总数5万余人,总面积13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31600亩,林地面积7609.5亩,辖区内富含丰富的矿泉水、石灰石石膏等矿产资源,平均气温17.5℃,年降水1300毫升,属于典型的湘中丘陵气候。全乡人口42134人(2017年),下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1]

历史沿革

宋朝庆元一年(1195),"昌山之竹开花结实,取治之始稻谷,每石得米4-5斗,掺粳熬为汤,香与粳同。贩粜于市,谷价为平。"清朝嘉庆三年(1798)昌山之竹再次结实。

青山桥镇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距县城约70公里,辖40个村和1个居委会,由原青山桥镇、霞岭乡、晓南乡于1995年合并而成。镇址是原区公所所在地。全镇面积109.37平方公里,水田31665亩。

镇域分别与湘乡、衡山、双峰接壤,处于四县(市)交界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现已发展成拥有镇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1.55万人的省重点建制镇之一,是湘潭西南边陲的商贸和政治文化中心

人口分布

青山镇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总人数的99.76%,此外还有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尼族、水族、回族、侗族、瑶族彝族、黎族、壮族。本地姓氏人口最多的是赵氏,其次是朱氏,有复姓三个分别为伍赵、欧阳、端木(章木),赵氏包括赵氏和伍赵氏。伍赵始祖于伍文英,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荷溪来湘潭县十四者道贯咀千户塅,给赵远芳为子,复姓伍赵。

河流水利

镇内河流叫青山河(现在多叫涓水或涓江),是涓江的支流,发源于石鼓顶山峰村,纳双河、山田冲、普冲水、红水、福霞水、云霞水、欧冲水、摹古石、西冲、昌山、曾罗冲、万家水、四路港水等,形成一个树枝状,向心状水系,从中部穿过经晓南出境,流入龙口乡。湘莲于1976年试种,到1983年规模渐渐扩大,到1987年仅石鼓镇就种植湘莲3186亩,总产壳莲318吨,亩均100公斤。以后面积直线下降,至1998年,整个石鼓镇只有湘莲280亩,总产壳莲21吨,亩均75公斤。

矿产资源

本镇矿产有明道乡的花岗岩,观山村的生石灰,青山桥的铀235(因环境问题不能开采)。②镇内有万家村、周家大岭的石材经机械逐磨,形成坚定美观的板材,远销省内外各地。海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些石斧、石镞以及一些陶片。此外还发现了一批古墓葬,其中竹塘村竹叶塘墓群、屋场山墓群,高家坪村大瓦屋墓群,万家村湾背山墓群,将军村祠堂岭墓群,珠山村赵家坪后山墓群,栗山村三河墓群,五家嘴村船形山墓群,森梅村门前山墓群,这一些都是东汉时期的墓群。此外还有东汉--晋代墓群在道贯村虾公塘。这些古墓葬,多露砖室墓,砖呈青灰色,饰菱形网纹、文格纹、布纹陶罐、布纹陶坛等文物。在虾公塘墓群,墓砖侧印"张师"等字。本镇有定海寺、昌福寺、雷祖殿、紫云庵、南云庵、半山亭、石龙寺、两湘亭、稍息亭、优钵寺、森林寺、天符庙、青龙庵等古建筑。此外还有晚清四川提学使赵霖故居,赵启霖墓位于栗山嘴村桐子屋场后山,与其祖父赵照德合葬。祖墓筑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月,赵启霖墓筑于1935年11月,至今保存完好。这位清朝遗老所书的"凤集高梧"的匾额至今悬挂在县六中教学楼。

视频

宁乡县青山桥镇芙蓉山普济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