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霹雳-1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霹雳-1导弹是中国的一种近程空对空导弹,仿制自由苏联引进的K-5导弹,现已退役。

K-5导弹又名K-5M,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北约代号AA-1,1955年面世,首先用Yak-25截击机试射,后来用于米格-19PM[1]

发展沿革

1961年7月,国防部航空研究院(简称:六院)负责空空导弹仿制的技术工作。虽然组建时条件简陋,但科技人员顶着困难开展了掌握和吃透空空导弹仿制技术的工作。

经过一系列改进,中央军委决定从1962年10月恢复“霹雳1号”的仿制生产。但此时,苏联甚至停止了过去合同中规定并且已开始供应的材料和设备,从而给仿制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331厂副厂长罗正坤带领采购人员赴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到处寻找材料和设备。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周总理亲自批示从外贸仓库调拨了3台大型冷冻机,从而解决了低温箱的关键设备。为了能早日研制生产出合格的空空导弹,331厂针对中国制造技术本身落后的情况,在尊重苏联技术要求的同时,不迷信、不盲从,结合中国设备、材料改进工艺,终于使中国产空空导弹完全符合技术规范。

1963年11~12月,科技人员在空空导弹试验靶场再次进行各种状态下的发射试验,共发射导弹20发,两次对靶机射击,均准确击落靶机。科研人员的反复测试证明,“霹雳1号”导弹在精度、可靠性、杀伤效果等方面均符合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64年4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委员会批准“霹雳1号”空空导弹正式定型,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霹雳-1空空导弹可配装歼-6战斗机,于1974年停产,现已全部从中国空军退役[2]

技术特点

霹雳-1空空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无线电近炸引信和战斗部舱、无线电驾束式制导控制舱、单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内装横滚稳定装置的稳定舱和无线电天线接收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2个尾部的无线电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机载雷达的照射波束信号,经过弹上计算装置将其转变为与导弹偏离等强信号线的偏移量和偏移速度成比例的制导信号,输给舵机装置,控制鸭式舵面相应运动,从而使导弹沿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波束方向飞向目标。

霹雳-1作为雷达型空空导弹,该弹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由于采用驾束式制导,必须与载机的火控雷达配合工作,使载机不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同时,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机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性能很差,米格-17ПФ(歼-6)的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不超过10千米,由搜索转为自动跟踪的距离为3.2千克,可发射导弹的距离为2.5千米,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推力限制不超过4.5千米,导弹的作战高度受地杂波影响不低于2000米,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机动性差的敌方轰炸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

视频

霹雳-1导弹 相关视频

世界最先进的近程空空格斗导弹
轻型战斗机光辉成功测试空对空导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