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機載雷達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裝在飛機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主要用於控制和制導武器,實施空中警戒、偵察,保障準確航行和飛行安全。機載雷達的基本原理和組成與其他軍用雷達相同,其特點是:一般都有天線平台穩定系統或數據穩定裝置;通常採用3厘米以下的波段;體積小,重量輕;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

為空空導彈、火箭和航炮等提供目標數據的截擊雷達;為瞄準轟炸地(水)面目標、制導空地導彈和為領航提供目標信息的轟炸雷達;提供地(水)面目標的位置和地形資料的空中偵察與地形測繪雷達;觀測氣象狀況、空中目標和地形地物,保證準確和安全以及安全飛行的航行雷達等等。

歷史沿革

雷達的出現,是由於二戰期間當時英國和德國交戰時,英國急需一種能探測空中金屬物體的雷達(技術)能在反空襲戰中幫助搜尋德國飛機。二戰期間,雷達就已經出現了地對空、空對地(搜索)轟炸、空對空(截擊)火控、敵我識別功能的雷達技術。

二戰以後,雷達發展了單脈衝角度跟蹤、脈衝多普勒信號處理、合成孔徑和脈衝壓縮的高分辨率、結合敵我識別的組合系統、結合計算機的自動火控系統、地形迴避和地形跟隨、無源或有源的相位陣列、頻率捷變、多目標探測與跟蹤等新的雷達體制。

後來隨着微電子等各個領域科學進步,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內涵和研究內容都在不斷地拓展。目前,雷達的探測手段已經由從前的只有雷達一種探測器發展到了雷達、紅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學探測手段融合協作。

當代雷達的同時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戰場指揮員在各種不同的搜索/跟蹤模式下對目標進行掃描,並對干擾誤差進行自動修正,而且大多數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統內部完成的。

自動目標識別則可使武器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空中預警機和JSTARS這樣的具有戰場敵我識別能力的綜合雷達系統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未來戰場上的信息指揮中心

第一部機載雷達

是由英國科學家愛德華·鮑恩領導的研究小組於1937年研製成功的。鮑恩等人從1935年開始研製機載雷達。在1937年年中研製出一部小型雷達,並把它安裝在一架雙發動機的 「安桑」式飛機上這架 「安桑」式飛機便成為最早載有雷達的飛機。7月至9日,機載雷達進行了多次試驗,證明它可探測到16公里以外的水面艦艇。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面對納粹潛艇戰和對鞏固空襲的威脅臨近,鮑恩博士主持研製的ASVMK1型機載對海搜索雷達和A1型機載夜間載擊雷達正式裝備英國,成為世界上首批實用機載雷達。後來又對這兩種雷達進行了多次改進,在打擊德國潛艇和夜間轟炸機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現代先進作戰飛機上,雷達系統的的造價往往占飛機總造價的1/4─1/3,還出現了綜合多種雷達作用的多功能機載雷達。先進機載雷達不僅能發現100多公里以外的敵機,還能對其中最具威脅性的對多個目標同時實施攻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出於軍事需要,加緊機載雷達的研製。1938~1939年,英國研製出第一批ASV型機載對海搜索雷達,主要用於搜索浮出水面的潛艇。同時,還研製了AI型機載截擊雷達。當時機載雷達採用米波波段。1940年初,英國研製成功多腔磁控管,頻率為3000兆赫,為微波機載雷達的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隨後,英國和美國研製出H2S型(10厘米)、H2X型(3厘米)微波轟炸雷達,並於1942~1943年先後將其投入使用。這些雷達在完成轟炸、反潛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隨着半導體器件的廣泛應用和雷達理論的深入研究,採用了單脈衝跟蹤、合成孔徑、脈衝壓縮和頻率捷變等技術,使雷達的抗干擾能力、作用距離、分辨力和測量精度有了明顯提高,應用範圍也隨之擴大,除控制航炮和投彈瞄準外,還用於制導空空、空地導彈。這一時期,還相繼製成航行、地形跟隨、地形迴避等雷達。70年代以來,由於微電子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數字電子計算機、微處理機在機載雷達中的應用,提高了雷達的信息處理和自適應能力,出現了多功能、多目標雷達。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的裝備使用,提高了雷達抑制地(水)面雜波的能力,使作戰飛機具有下視下射功能,擴大了作戰空域。較完善的機內自檢系統和故障隔離裝置,使雷達的可靠性、維修性明顯提高。較發達國家使用了多種型號的多功能脈衝多普勒雷達,如美國研製的AN/AWG-9、AN/APG-66,英國的「獵狐者」,瑞典的PS-46/A等雷達。

我國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與國外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經歷了由仿製到自行研製的發展過程。20世紀50年代仿製蘇制的測距機,60年代開始自行研製單脈衝火控雷達,70年代自行研製的機載雷達投入使用,並開始了PD火控雷達和相控陣火控雷達的研究工作,進行理論準備。80年代PD火控雷達完成體制樣機研製,突破PD體制,相控陣進行課題研究。90年代開展多個型號的PD火控雷達研製,目前技術已經成熟,並廣泛應用於各種戰鬥機上。相控陣課題也取得較大進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