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電光葉蟬

電光葉蟬.jpg
原圖鏈接

電光葉蟬 (Zig-Zagged winged leafhopper),學名:Recilia dorsalis (Motschulsky),俗名電光葉蟬,電光浮塵子,曲紋浮塵子。電光葉蟬在台灣北部發生密度較低,中、南部則發生密度頗高,常與黑尾葉蟬稻飛蝨類等混棲為害。分布於台灣中國黃河以南、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婆羅州印度斯里蘭卡[1]

目录

生態習性

一年發生十世代以上,成蟲產卵於葉片主脈之組織內,卵期在夏季為6~8天,春、秋季為13~16天;若蟲脫皮5次變成蟲,若蟲期在夏季為12~14天,春、秋季為14~20天,主要棲息於葉片上危害,性極活躍,稍受驚擾即四處分散。在田間族群高峰出現於水稻糊熟期間。[2]

危害作物

稻、玉米高梁甘蔗

危害狀態

成蟲及若蟲均棲息於葉片葉鞘吸取汁液,被害部位不表現變色斑痕,亦不引起煤污病。嚴重被害時,葉片由下往上黃化。主要於水稻抽穗後期與黑尾葉蟬、斑飛蝨及白背飛蝨等混棲危害稻穗,尚無單獨危害成災之記錄。

參考來源

  1. 電光葉蟬. 行政院農業委會 農業害蟲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中文). 
  2. 電光葉蟬. 行政院農業委會 農業試驗所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