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雷山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雷山县

中文名称 : 雷山县

外文名称 : Lei shan County

别        名 :雷山

地区生产总值:28.11亿元(2016年)

下辖地区 :5镇、3乡

电话区号 :0855

著名景点 :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

机        场 :黄平机场、黎平机场

  火 车 站 :凯里站、凯里南站

车牌代码 :贵H

民族特产 :糯米粑粑,银饰,药材等

荣        誉 :苗族银饰之乡,旅游王牌目的地

面        积 :1218.5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

行政区类别 :县

国家/地区 :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政府驻地 :丹江镇

邮政编码 :5571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南部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        言:西南官话,苗语、水话、侗话

重要节日:鼓藏节、苗年节、吃新节

历史文化:古瓢舞,芦笙舞,铜鼓舞

行政代码:522634

雷山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21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4万,苗族人口占83%。邮政编码557100,县政府驻丹江镇。

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周边接壤的县市:东边有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南边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边丹寨县,北边凯里市

属国家认定的贫困县之一。境内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特产有茶叶。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1]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雷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

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

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

同治十一年(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

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

1941年,撤销丹江县,并入台拱、八寨两县。

1944年,设置雷山设治局,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雷山设治局改为雷山县,沿用到现在。

地理环境

位置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地貌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

气候

雷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行政区划

2012年,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雷山县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雷山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雷山县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8万千瓦。

土地资源

雷山具林地面积占雷山县总面积的19.0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雷山县跨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土四个土带,含7个土类,33个土属,77个土种。

生物资源

雷山县有2000余种生物物种,含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50余种。雷山县内有黑熊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天麻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有“天然绿色聚宝盆”之称。

资源环境

2016年全县总面积1204.35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24.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3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6,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3.1%

人口经济

根据统计口径,2016年,我县年末常住人口数为11.77万人, 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数为11.74万人。

畜牧渔业稳步增长。全年畜牧业实现总产值289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存栏22597头,出栏6402头;猪存栏54228头,出栏61846头;存栏11190头,出栏4758头;家兔存栏1985头,出栏2031头;家禽出笼181626只;肉类总产量621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6%;禽蛋产量884吨,比上年减少11.4%。

交通运输

2016年全社会货物周转总量29004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4.0%;旅客周转量2711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0.7%。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45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公里,国道52.7公里,省道188.4公里,县道229.4公里,乡道291.8公里,村道666.8公里。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154个,通客运车辆行政村144个。全县营运载货汽车544辆,营运载客汽车167辆。

民族文化

锦鸡舞

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的丹寨县和雷山县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比如丹寨县片区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雅灰、送陇、乌湾、孔庆等苗寨,和雷山县片区的独南、乌的、桥港、新桥、掌批、排里、掌雷、南八、略显、略果、岩寨、桃江、干脑、南脑、等苗寨

古瓢舞

是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

古瓢舞多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所以,可同时拉古瓢琴、吹芦笙在同一芦笙场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发人生情。

简单而纯朴的古瓢琴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远的历史生活,其文化底蕴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深厚信息。2002年9月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组一行前往雷山也蒙村采拍了专题片,专题片播出后,使藏在苗岭深山的苗族古瓢舞像一朵绚丽的花朵绽放出诱人的幽香,很快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铜鼓舞

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杭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铜鼓舞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点不同,其舞姿也各异。

“铜鼓舞传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 跳铜鼓舞和跳芦笙舞有的同时进行,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4]

芦笙舞

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较常见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芦笙,用同一曲调吹奏,并由芦笙头或芦笙手吹笙领舞,然后是穿盛装的姑娘、中年妇女、年迈老妪围圈牵手跟着跳,随着芦笙的曲调,操着统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动。

较其它的苗族地区来说,雷山芦笙舞则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芦笙的传统习俗,女芦笙好手比比皆是;

第二是突破非重大节日不吹芦笙的禁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优美的芦笙曲,看到欢快的芦笙舞。早在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杨炳芳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

风景名胜

郎德景区

郎德景区包含郎德上寨、下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

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雷公山景区

雷公山,苗岭之巅,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山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公里。

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

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

西江千户苗寨

国家级AAAA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6]

独南苗寨

这里是锦鸡苗族儿女生活的地方,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人类在此活动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独南苗寨,这是一块奇崛而神秘的土地,曾经诞生雷山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共和国政府县长杨昌伦同志,并连任六届,更是大型纯文学刊物《雷公山诗刊》的发祥地。

这里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全村辖党古、作谷、同南三个自然寨,共九个村民组,现有300余户,总人口约1500人,全系苗族中的锦鸡苗,锦鸡舞是这里最重要的芦笙舞蹈。民风淳朴,外界人士涉足较少,是黔东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之一,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因此,中国当代苗族作家、知名记者南往耶说:“独南苗寨,这是蚩尤最后歇息的圣土。”

地方荣誉

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7年,西江镇被批准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上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景观村落”、乌东村被中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2009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上,雷山县被授予“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荣誉称号。

视频

雷山县相关的视频

贵州雷山县旅游宣传片
“醉美”雷山——一座魅力之城!
2019年雷山新闻102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