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难忘杨逊伯先生(杨继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难忘杨逊伯先生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难忘杨逊伯先生》中国当代作家杨继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难忘杨逊伯先生

杨永谦(1914一1996)字逊伯,号愧生,陇西县大城油盘巷人。出身于书香世家,为近代陇西著名书法家。

先生个子不高,完全是文人形象。家境清贫,为东巷一队社员,一年为生计奔波,但为人耿直,对同道却十分热诚。吾母七十岁寿辰时,吾曾求先生书寿联以贺,先生慨然应允,并落款“杨太夫人七秩大庆,乡弟杨逊伯敬书”。由此可见先生之谦和。吾与先生之交往,始于他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庐南河之畔,为生产队看守庄稼。吾常至他的茅庵与先生对晤,向他讨教了许多知识。

九五年我和苟家骐一同拜访先生,他向我们出示了一本他收藏的甘肃民国名人手扎,曰《华函集腋》。其中有阎士璘、安维俊、水梓、马骐(马步芳叔父)、王海帆、王霖、刘尔炘等人墨迹,尤其是陇西名人王天柱父亲王殿邦先生,致谢为王天柱灵柩回国的信函。那些手扎笔墨精道,文辞优美,令人爱不释手。我们要求借去复印,先生也答应了。临行他问我想要字吗?我说要一幅隶书,他也答应了。

隶书写好了,但落款亦令人感动,他称我为“继胜吾友” 。

一九九六年四月一日,先生去逝,我曾代表许多朋友写了首长诗表达了心声:

春雨滴愁泪,噩耗哀声垂。

书坛失泰斗,墨魂道山归。

桃李繁英落,梨花带素白。

耄耋享高寿,书香出门楣。

渊源自家学,今生真不愧。

羲献潜心摹,欧赵仰崔嵬。

龙门争座位,散盘曹娥碑。

笔耕砚田趣,终身相伴随。

早年金城去,谋生靠笔挥。

坎坷半世路,风霜几度摧。

结庐南山畔,君子共衔杯。

暮年得余乐,儿女娱夕晖。

处世嫉恶丑,奖掖后学辈。

书道言雅论,治学高风追。

声声呼斯老,逊翁唤不回。

翰墨留香韵,民间口皆碑!

我只知道老先生早年曾在省上写过字,后来在当社员,当山村民请老师,为讨生计在四乡以字换过粮。至于再干过什么,也就一无所知。

今年十月份有朋友给我发来两幅照片,说是从某挡案中偶然发现,问我认不认识这人?我一看照片,啊!了不得!挺吓人的图象及文字!

第一张 是:

甘肃军管区司令部委任令:

兹委杨逊伯为榆中县国民兵团中尉书记此令

司令朱绍良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二日一日

(朱绍良乃甘肃省主席)

第二张是:

修学证书

兹证沉杨逊伯在陆军步兵学校西北分校射击训练班第三期修学期满,业将规定课程修习完毕,此证。

右给杨逊伯 籍贯甘肃陇西年岁二八。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陆军步兵学校西 北分校校长蒋中正

军训部长白崇禧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后附杨逊伯先生象

这两幅照片着实怕人!却怎么也与逊伯先生联系不起来!他那文弱的书生,竟然当年是行伍出身?竟然是蒋中正与白崇禧的学生?

谢天谢地这两张照片未在非常时期出现!那怕有一张,也够逊伯先生唱一壶的了,何况两张!那是会要人命的证据啊!

怪道来先生口紧,连他的儿子也不知道,何况外人。血淋淋教训使他如铁人缄口!

后来我查了一下,原来这是所为抗日培训军事人材的学校,在全国有几十所。校址在临洮,白崇禧亲自视察过这所学校。[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