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陵夷作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陵夷作用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陵夷作用,一般指地球表面由于风化、侵蚀等作用使之逐渐剥蚀降低的总趋势,如由于河道的加深而导致的地面降低。陵削作用也指由于河流锓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达到均一的坡度。此义较少使用。陵夷与剥蚀的区别在于:剥蚀是作用的过程,而陵夷是作用的结果。戴维斯(Davis,1909)认为剥蚀是地貌发育旋回早期阶段的积极的作用过程,而陵夷则是在旋回后期的漫长时期内缓慢进行的。

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

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受风、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而遭到破坏和搬运等的总称。剥蚀作用在破坏组成地壳物质的同时,也改变着地表的基本形态。剥蚀成近似平坦的地形称为剥蚀面。剥蚀作用一词比侵蚀作用的含义更广,指通过侵蚀作用将基岩或某一指定岩层上面的覆盖物去掉,或使一些构造地貌被剥露出来,地形的改造是明显的。“大剥蚀”是指世界大洪水的灾变结果 [1]。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在流水等搬运营力的作用下进入载运状态向异地转移的作用。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搬运、悬浮搬运和溶液搬运三种。推移搬运包括滚动搬运和跳跃搬运,是对碎屑物质的机械搬运方式。悬浮搬运的组分除不同粒度的碎屑外,主要为粘土物质。溶液搬运包括真溶液和胶体溶液搬运,是属化学搬运的范畴。搬运的营力除流水外,还有风、冰川、重力和生物等。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在矿物成分、粒度、分选性和形状等方面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一般来讲,被搬运物质的成熟度是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而提高。这一规律,是古地理分析的重要依据。

作用因素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表层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的影响下所发生的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地表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包括早已形成的沉积岩。表生带的环境特点是低温、低压、富含水、氧和二氧化碳,生物作用强烈。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原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岩石,会经受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主要的作用,致使原有的矿物和岩石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的风化产物一部分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走,成为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在原地形成残积或残余矿物,从而构成风化壳。

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侵蚀作用指流水及其携带的泥沙和硬石对地表的冲刷、破坏作用。它可分为坡面上的片蚀作用和沟谷、河流的线蚀作用。而线蚀作用又分为溯源侵蚀、侧向侵蚀和下切侵蚀。广义的侵蚀作用包括流水侵蚀、溶蚀、冰川侵蚀、海蚀(波浪、洋流和潮汐)和风蚀等。如地下水溶蚀和潜蚀作用,多发生在岩石裂隙和孔隙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结合,溶解可溶性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称为溶蚀作用。地下水沿岩(土)层的裂隙流动,溶解并冲带岩(土)层中可溶性矿物,对岩(土)层起淘空作用,引起上覆岩(土)层发生坍陷,称为潜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 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等作用。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