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伯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伯陶(1855-1930), 字像华,一字子砺,另署励道人,广东东莞人。幼时随父陈铭桂读书于罗浮山酥醪观,曾注籍观中,后为陈澧学生。陈氏通医术、地理,善画,工书法,以楷体见长。[1]

简历

1892年进士第三名,即探花。殿试初列位第一,因其试卷中把“宣抚司”误写成“宣慰司”,一度被置十名之外,后经翁同龢力争下,改列第三名。

授翰林编修,官至国史馆协修、总纂,武英殿校理、文渊阁纂修。后出任贵州云南山东乡试副主考。庚子之乱时,陈伯陶亲赴西安护驾。1905年,入值南书房行走。其后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授江宁提学使、江宁布政使。

移居香港

辛亥革命后,辞职归里,并与母移居香港,以满清遗民终老香港, 1930年农历8月20日卒于香港,终年七十六岁。著有《瓜庐诗賸》、《瓜庐文賸》及《孝经说》等十多种。[2]

陈伯陶先居红磡,后迁官富场, 九龙在古代称“官富场”,斋号“瓜庐”,自号“九龙真逸”,此时期的诗歌多寄托故国之思。其《避地香港作》诗云:“瓜牛庐小傍林扃,海上群山列画屏。生不逢辰聊避世,死应闻道且穷经。熏香自烧怜龚胜,藜榻将穿慕管宁。惆怅阳阿晞发处,那堪寥若数星晨。”

在诗中经常自比管宁陶渊明,可见其重视个人的风骨。 如《九龙山居》二首其一:“布衣皂帽自徘徊,地比辽东亦痛哉。异物偶遇柔佛国,遗民犹哭宋王台。惊风蓬老根常转,浮海桑枯叶已摧。欲学此机狎鸥鸟,野童溪叟莫相猜。”诗中尽显孤独凄冷,心恋前主,托古伤今,无限沧桑。

凭吊宋王台

初隐居九龙后,即发起凭吊宋王台之举,并作〈九龙宋王台新筑石垣记〉,刻于山坡建亭上,又为表示心系清朝,常与其他遗老酬唱于宋皇台,并在1917年把其作品刊为《宋台秋唱》。 《宋王台怀古》、《登九龙城放歌》诸作,都是他抒发朝代兴亡,感怀身世,忠于前朝而不仕新朝的气节。[3]

晚年诗风平淡闲适

1922年,溥仪北京成婚,陈伯陶68岁专程携巨款入京祝贺。十七年后重到故宫,已是物是人非,触景伤情,对清室的眷恋也不言而喻。

晚年居港时, 有诗一百一十多首,不专一派,纯写性情,尤善状景写物之辞。如《溪行》:“瘦筇黄帽出通阛,尽日溪头自往还。丛竹缭青摩诘树,群岚染赭大痴山。布帆落照江鸥远,茅屋西风野犊闲。如此天然好图画,未应吟眺异乡关。”诗中有画,画中有人,平淡闲适,以见隐居之乐。

居港期间,致力于宋明广东遗民诗文事迹的考证,如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宋东莞遗民录》、《明季东莞五忠传》等作,均为现在研究宋明遗民的重要著作。

1923年,与赖际熙等人创办“学海书楼”,开坛讲经,倡施义学,以救当时不振的国学。

作品

  • 《东莞县志》九十八卷(附《沙田志》四卷)
  • 《明季东莞五忠传》二卷
  • 《增补陈琴轩罗浮志》十五卷
  • 《孝经说》三卷
  • 《袁督师遗稿》三卷
  • 《瓜庐文剩》四卷
  • 《胜朝粤东遗民录》四卷
  • 《宋东莞遗民录》二卷
  • 《东莞县志》
  • 《胜朝粤东遗民录》

视频

五夜讲场 - 历史系咁话 2019:遗民犹哭宋皇台

参考来源

  1. 陈伯陶. 学海书楼. [2021-01-17]. 
  2. 香江诗话:陈伯陶犹哭宋王台. 文汇报. 2004-12-21 [2021-01-17]. 
  3. 宋皇台怀古 遗民咏二王. 怀古. 2020-06-24 [2021-01-17]. 

外部连结

[1] 中华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