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国旗

阿尔及利亚国旗

中文名称:英国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北非阿尔及利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产生: 1962年7月3日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62年7月5日

阿尔及利亚国旗,旗面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左绿、右白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央有一颗稍微倾斜的红色五角星和一弯红色新月。绿色象征未来的希望白色表示纯洁与和平红色表示献身精神。阿尔及利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五角星和新月是穆斯林的象征[1]

目录

国旗简介

此面旗是于1962年7月3日批准,1962年7月5日首次在首都 阿尔及尔升起。国旗由竖排的绿白两半组成,中央镶嵌着红色的月牙和五角星图案。绿色象征着 伊斯兰教,白色则象征着纯洁。中央的月牙与五角星是伊斯兰教国家旗帜上所常见的标志。这源于十七世纪统治当今阿尔及利亚部分沿海地区的奥斯曼帝国曾把月牙与五角星视为权力的象征。 奥斯曼帝国又因统治过的绝大地区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大多数教徒也把奥斯曼帝国政权视为 哈里发(伊斯兰教真主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伊斯兰宗教最高的精神领袖),也之所以沿流到了不少现代伊斯兰教影响度高的国家与地区的旗帜上,阿尔及利亚也不例外。 在近代史上阿尔及利亚则被奥斯曼帝国与法国统治过,领土上也曾飘过奥斯曼帝国与法国的旗帜。自1954年起,阿尔及利亚国家解放阵线(阿拉伯语:جبهة التحرير الوطني 法语:Front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对法国殖民者发起了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游击战争,经过近十年的斗争,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7月5日在新首都阿尔及尔宣布独立,从而开始了现今旗帜的使用。[2]

国徽

阿尔及利亚国徽启用于1976年。是以一只伸展的手掌为中心图案,两只鸽子站在拇指与小指上,衔来和平的橄榄枝,另外三只手指直插云霄,象征国家的三大革命:工业土地和文化革命。一轮旭日从手中冉冉升起,照耀着美丽富饶的绿色大地,昭示着国家的独立,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手掌左侧立着厂房、井架和密林,分别代表工矿、石油和林业;右侧绘有象征农业生产的麦穗与绿色橄榄枝。国徽下端的红色新月与五角星将阿尔及利亚与伊斯兰教及阿拉伯世界维系在一起。

国石

阿尔及利亚简介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الجزائر‎),全称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南北线长约2000千米,东西最宽约1800千米,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官方语言是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首都阿尔及尔。

2013年,阿尔及利亚人口共有3790万。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约占总人口20%)。

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碳化氢产业(石油与天然气的统称)是阿国民经济的支柱。

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为全世界第五,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阿尔及利亚石油储量为全世界第十四。[3]

首都

阿尔及尔(Alger),人口376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贸的中心;最大港口,有炼油、石化、机械、 水泥、纺织、酿酒、制革等工业部门。阿尔及尔是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公元10世纪前叶建为港口。17世纪时城市日渐繁荣。1830年后成为法属北非殖民地军事、政治中心。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以此为都。

阿尔及尔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依山而建的建筑物,几乎是白色的,清新圣洁。该城共分10个区,卡斯巴区呈斜坡式的建筑、木结构的小楼、纵横交错的狭窄街巷,古色古香。而新市区高楼耸立,街道宽阔。阿尔及尔是一座古城,现存的古建筑有马利基(11世纪)、哈纳菲(17世纪)、凯乔瓦清真寺(17世纪)和奥斯曼帝国总督宫等。

国家事件

2018年4月1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阿尔及利亚一军机在布法里克机场坠毁,造成至少200人死亡。[4]

2018年4月12日,阿尔及利亚总统府11日宣布,从即日起全国举行3天哀悼,悼念当天军机坠毁事故中的遇难者。13日,全国各地民众将在礼拜时为遇难者举行悼念仪式。[5]

矿产资源

石油探明储量约1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 1%,居世界第15位,主要是撒哈拉轻质油,油质较高;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4.5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37%,居世界第10位。

其他矿藏主要有铁、铅锌、铀、铜、金、磷酸盐等。其中铁矿储量为30~50亿吨,主要分布在东部乌昂扎矿和布哈德拉矿。铅锌矿储量估计为1.5亿吨,铀矿5万吨,磷酸盐20亿吨,黄金73吨。

旅游

阿旅游资源丰富,全境有7处自然、文化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首都市内有著名的非洲圣母院、319座清真寺和众多博物馆,北部有气候宜人的地中海金色沙滩,南部有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还有高原雪山和众多古罗马遗址

风俗

1、伊斯兰教对阿尔及利亚人的生活风俗影响颇大,每年伊斯兰教历的九月要过传统的祭礼月“斋月”。

2、 穆斯林要在每天的清晨、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面向麦加方向祷告五次。星期五是他们的礼拜日,这一天人们要到清真寺进行一次集体礼拜。

3、阿尔及利亚忌用猪和类似猪形状的动物如熊猫等做广告图案。

4、 在阿尔及利亚南部一些地区,人们对白色有特殊的爱好,据说白色能反光避热,以适应炎热的气候环境,还因为他们把白色看成是和平的象征。

5、阿尔及利亚商人的时间观念一般不强。如同他们约会最好在预定时间前的一小时再电话确定一下。

6、阿尔及利亚人喜欢赴宴,但忌讳带有商业动机的宴会,故不要在进行商务谈判时邀请对方到饭店参加宴请活动。

7、阿尔及利亚上层人士喜欢讲法语。客人如果讲几句阿拉伯语,主人会高兴不已。

8、男女外出不要在公众场合牵手而行。不要用照相机拍摄戴头罩的女性。女性不要进电影院。

9、阿尔及利亚人性格豪爽,勇敢无畏,待人热情大方。所不同的是,他们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部族相反,在这里,妇女不带面纱,且出人自由。而男子到了25岁左右,就要将全身用布遮住,只露双眼,行动也愈加谨慎。阿尔及利亚人大多数为阿拉伯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几乎完全相同。

10、与阿尔及利亚人见面时应问好,通行握手礼。握手、吃饭、递给别人东西时要用右手,因为伊斯兰教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在阿尔及利亚,茶是接待客人的饮料,他们喜欢饮用绿茶。应邀到阿尔及利亚人家里做客时,要给主人带礼品。伊斯兰教禁止饮酒,不要将酒作为礼品相送。来客人时通常女主人不露面。另外,有的人用手抓饭吃,甚至用手在汤中捞菜吃,这是他们的饮食习惯,不必大惊小怪。

11、阿尔及利亚人喜欢选择在秋天举行婚礼,当地人称秋天为“婚礼季节”。 阿尔及利亚婚礼不仅场面热烈隆重,而且时间拖得很长。

礼仪

阿尔及利亚人非常注重礼节和礼貌。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若遇客人来访,主人总是热情款待。当客人坐定时,主人通常要先问一句:“请问要喝咖啡还是喝茶?”而且在未喝之前,客人是不能匆忙起身告辞的。

在很多地方有见面送花的习惯。他们把花束扎得很精致悦目,花的朵数一般为双数拜访朋友或客人时,鞠躬献花,同时祝福一番,这被视为是一种对待朋友和客人的热情而又高雅举动。

饮食

阿尔及利亚的主食,是他们叫做“库斯库斯”的食品,这是一种用清水、橄榄油、牛羊肉、蔬菜和面粉等做成的馒头。他们的主食还有香酥可口的烤羊、烤鱼及烤虾等。阿尔及利亚人的口味偏辛、辣、鲜、香,惯用橄榄油制成食品,多用煎、烤、炸、扒等烹调方法。肉类中一般吃牛、羊、鸡、鸭肉,兔肉和鹌鹑肉,鹌鹑一般是烧烤吃,蔬菜爱吃土豆、西红柿、黄瓜、洋葱、生菜等。海鲜类的喜欢吃鱼、虾。

阿尔及利亚人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所以不吃猪肉。也不吃海参、贝类之类的东西。在斋月期间,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里不吃不喝,水米不沾,开斋进食的时间为日出前和日落后。

绿茶和红葡萄酒是他们的最佳饮料。葡萄是他们最喜爱的水果。

信仰忌讳

阿尔及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故伊斯兰教也为国教。仅有1%的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斋月”在阿尔及利亚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按教规规定从日出至日落的整整一天时间里,水米是不能沾的。

阿尔及利亚虽是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产品也畅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商店里却不卖酒,家庭不饮酒,就连酿酒工人也没尝过酒的滋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伊斯兰国家,教规严禁教民饮酒。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不喜欢谈论政治和工业带来的问题。

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自死动物肉、血液、海参、蟹等也禁食;还不吃姜和带腥味的食品。

同中国关系

中阿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自1958年12月20日建交后,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周恩来总理(1963年、1965年)、赵紫阳总理(1982年)、江泽民主席(1999年)、李鹏委员长(2001年)、朱鎔基总理(2002年)、胡锦涛主席(2004年)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阿;阿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外长、参谋长访华,其中布特弗利卡总统先后于1971年、1974年(作为外长)和2000年、2006年(作为总统)四次访华。

中阿在2004年胡锦涛主席访阿期间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11月,布特弗利卡总统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访华。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布共同签署了《中阿关于发展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声明》,双方有关部门签署了有关司法、经济、税务、航空、质量检验、油气等方面合作的9个协议文本。阿国务部长兼外长贝贾维、审计法院院长本马鲁夫、国土整治与环境部长拉赫马尼、司法与掌玺部长贝莱兹先后来华访问或与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杨国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等先后访阿。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经表决,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

2014年2月,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5月,习近平主席和布特弗利卡总统共同签署《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6]

2018年6月3日,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技术交流会暨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获中国“詹天佑奖”。[7]

参考资料